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檗胺(BER)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电镜观察细胞微结构变化及基因组DNA电泳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K562细胞BCR/ABL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结果:FCM检测见到典型的凋亡峰,8.0mg/LBER作用24-72h,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由(29.20±3.82)%上升至(61.77±4.35)%(P<0.01);以2.0-8.0mg/LBER作用24h,随药物浓度增加,K562细胞的凋亡率也增加。电镜下可见明确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16.0mg/LBER处理24h,K562细胞bcr/ablmRNA相对表达量及BCR/ABL融合蛋白质P2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73±0.02vs1.19±0.02(P<0.01)和0.63±0.01vs1.04±0.02(P<0.01),呈时间-浓度依赖效应。经BER作用后,K562细胞bcr/ablmRNA表达强度与P210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5),且细胞凋亡率与bcr/ablmRNA表达呈负相关(r=-0.997,P<0.01)。结论:在体外BER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抑制bcr/ablmRNA表达及其蛋白质水平可能是其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 (PTM)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5例心脑血管疾患 ,其中脑血管病132例 (脑梗死81例 ,脑出血51例 ) ,高血压冠心病66例 ,糖尿病107例。健康对照组60例 ,其中献血员25人 ,学生12人 ,体检健康者23人 ,年龄12~77岁 ,平均38.6岁。结果60例健康人对照组PTM水平为(20.40±7.72)μg/L,糖尿病和高血压冠心病无合并症组PTM水平稍高 (23.44±6.33)μg/L和(23.00±7.13)μg/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无合并症脑血管病组PTM水平 (30.51±14.13)μg/L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合并症各组中 ,合并糖尿病的PTM水平最低 ,合并肾病者PTM水平最高。合并肾病的各组 ,PTM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合并症组 :脑血管病合并肾病为(61.25±24.43)μg/L高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 (32.12±12.35)μg/L和糖尿病 (31.37±12.06)μg/L,高血压冠心病合并肾病为(52.11±22.29)μg/L高于合并脑血管病 (31.78±12.28)μg/L和糖尿病 (28.72±9.58)μg/L,糖尿病合并肾病为(40.26±11.98)μg/L高于合并脑血管病 (31.63±8.95)μg/L ,P<0.01;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时PTM水平均高 (31.78±12.28)μg/L和(31.63±8.95)μg/L,与脑血管病组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3.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在经历了 2 0世纪的风雨之后 ,已步入到崭新的 2 1世纪。面对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给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强劲的挑战并存之时 ,中医药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思维方式的继承与创新思维方式的不同将导致观察、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以及认识问题方法的差异 ,也决定了相关理论形成的不同 ,其所得出的结论也必然迥异。正是这种差异 ,决定了牛顿与爱因斯坦本质上的区别。中西医学的区别 ,很重要的就是因思维方式的差异所造成。中医学是根植于中华文化这一肥沃土壤而产生。中华文化以汉字的出现为代表步…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训练经验.主要包括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术前、术后拟定护理计划和康复锻炼,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和功能锻炼,并按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认为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能谱CT低管电压技术对下肢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下肢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管电压分别为120 kV、100 kV及80 kV,其余扫描参数保持一致.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三组下肢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①三组图像血管CT值C组最高,A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CNR、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辐射剂量C组最低,A组最高.与A组相比,B、C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分别降低35.8%、34.9%、34.4%及65.8%、64.4%、6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管电压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可大大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7.
郑涵露  赵小英 《临床荟萃》2020,35(3):282-288
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少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近来不少研究发现CD5阳性DLBCL预后较CD5阴性DLBCL差,且极易出现中枢复发。本文将总结目前有关于CD5 阳性DLBCL在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及治疗预后方面的研究,以期对CD5阳性DLBCL有更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萍  赵小英 《浙江医学》2007,29(2):133-134
系统性红斑疮(SLE)是由于机体免疫调节机能紊乱所致的慢性炎症疾病,它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紫杉醇体外抑制 K5 6 2细胞株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 K 5 6 2白血病细胞株 ,以不同浓度紫杉醇处理 12~ 72小时后 ,用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 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结果  K5 6 2细胞经紫杉醇处理后细胞生长受抑 ,对 K5 6 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0 .84μg/ ml。经药物作用后可见细胞染色质浓聚和凋亡小体形成 ,FCM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但电泳检测未见 DNA裂解。结论 紫杉醇能抑制 K5 6 2细胞的生长 ,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ytomegalovirus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CMV-IP) after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PBSCT). Methods: 43 patients who received allo-PBSCT were allocated to either a Gancyclovir(GCV)-prophylaxis group (n=19) or a non-GCV prophylaxis group (n=24).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the incidence of CMV-IP in patients given or not given prophylactic gancyclovir. Results: 9 patients in non-GCV prophylaxis group developed late CMV-IP (P〈0.05). Graft-versus-host-disease (GVH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isk of CMV-IP. 5 cases of CMV-IP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GCV, but 3 cases died of CMV-IP.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 of GCV was neutropenia, but was reversible. Conclusion: CMV infection was a major cause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after allo-PBSCT, which correlated strongly with the severity of GVHD. Gancyclovir w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both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MV-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