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TightRope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撕脱骨折的技术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12例膝关节PCL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使用TightRope固定PCL撕脱骨块。术后1周开始在支具保护下被动活动膝关节,术后10个月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均Ⅰ期愈合。1例屈膝受限15°,无伸膝受限;2例后抽屉试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5.6±6.3)分,术后10个月(87.8±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TightRope治疗PCL撕脱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监视下复位、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0年3月~2003年3月,我们对19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置入关节镜,对游离骨片、软骨片和半月板破裂作相应处理;在塌陷平台下方2.5~3 cm处,开一骨窗,在关节镜监视下,通过骨窗从下方用骨科冲头器械将压缩的关节面复位;开窗部位形成的骨缺损,用磷酸钙人工骨骨条植骨填补. 结果所有病人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9.2个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6例,良3例. 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和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开窗自体髂骨植骨有限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 2 2例 (30足 )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 ,并观察、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 2 2例 (30足 )随访 8~ 2 2个月 ,优良率 93%。结论 开窗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不失为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可有效减少跟骨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7月~2015年10月,我们采用不可吸收缝线治疗11例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年龄11~16岁。就诊时可见患者轻度屈髋体位,髂前上棘处肿胀、压痛。受伤至手术时间4 h~5 d。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仰卧,患肢稍屈髋屈膝外旋位。以髂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锚钉结合Krackow—Bunnell缝合法治疗股四头肌腱断裂断裂,探讨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例股四头肌腱断裂患者急诊手术,髌骨上极拧入3枚锚钉。髌腱两侧采用Krackow缝合和水平褥式缝合,中间采用Bunnell缝合。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9个月后了解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9个月无锚钉松动或拔出,膝关节无伸展滞缺。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是90分、92分。结论应用锚钉结合Krackow—Bunnell缝合法治疗股四头肌腱断裂,固定可靠,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入路保留残留后交叉韧带(PCL)纤维和板股韧带重建PCL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例患者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在关节镜下结合常规入路和后入路保留残留的PCL纤维和板股韧带重建PCL。胫骨隧道定位在PCL胫骨止点外侧关节面下方1~1.5 cm处。股骨隧道经前外侧入路定位于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后方1 cm处。自体肌腱移植物两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6个月了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均随访6个月。患者无伸膝受限;2例10°~15°屈膝受限,1例Ⅰ度后抽屉试验阳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IKDC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膝关节后入路保留PCL残留纤维和板股韧带重建PCL,镜下视野清楚、无盲区,操作安全,韧带的胫骨止点定位准确,同时符合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风险部位内固定钢板取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19例风险部位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第2天即可进行适当活动,约5d后出院,并较快的恢复了日常的生活。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风险部位内固定钢板取出是一种组织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尾悬吊法制作拟失重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观察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尾悬吊大鼠骨量、微观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的作用潜能.方法 将24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G1组,8只,每日予蒸馏水灌胃)、尾悬吊组(G2组,将大鼠在悬吊笼中尾部悬吊,后肢离地,使躯干与地面成40°角,同时每日予每天蒸馏水灌胃)、尾悬吊加洛伐他汀组(G3组,在尾部悬吊基础上,每日予20mg/kg洛伐他汀灌胃);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大鼠右侧股骨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并取胫骨近端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同时取大鼠左侧股骨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G1组的右股骨各段骨密度和骨小梁相对体积、左股骨最大载荷量显著高于G2、G3组(均P<0.05),G1组的骨小梁分离度及骨吸收周长百分数、破骨细胞数、类骨质周长百分数显著低于G2、G3组(均P<0.05),且G2、G3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尾悬吊4周可导致大鼠骨量丢失;洛伐他汀体内给药不能阻止尾悬吊大鼠股骨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41~69岁,中位数57岁。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脊髓受压节段均≥3个,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邻近椎体移位> 3. 5 mm或成角> 11°),3例合并黄韧带骨化、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8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弓,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植入条件良好。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均经后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以Centerpiece钛板固定开门侧。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定患者的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及C_2~C_7 Cobb角,同时观察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C_3~C_6节段手术9例、C_3~C_7节段手术12例。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均未出现门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1例出现C_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给予康复锻炼等对症治疗,至术后6个月时症状基本消失。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5. 6±1. 6)分,(3. 1±1. 1)分,t=3. 150,P=0. 000],JOA评分明显增加[(7. 6±2. 4)分,(14. 1±1. 6)分,t=4. 320,P=0. 000],C_2~C_7Cobb角明显增大(7. 2°±6. 5°,12. 6°±7. 4°,t=5. 020,P=0. 000)。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因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维持颈椎稳定、恢复颈椎正常曲度,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锚钉结合Krackow和Bunnell缝合法治疗髌腱起点断裂,探讨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例髌腱起点断裂患者急诊手术,髌骨下极拧入3枚锚钉.髌腱两侧采用Krackow缝合和水平褥式缝合,中间采用Bunnell缝合.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6个月后了解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6个月无锚钉松动或拔出,无屈伸膝关节受限.Lysholm膝关节评分在91~95分.结论应用锚钉结合Krackow和Bunnell缝合法治疗髌腱断裂,固定可靠,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