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等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或附件切除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ASA 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患者,术后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镇痛模式为负荷量吗啡1 mg,持续剂量1.5 mL/h,PCA剂量3 mL,锁定时间20 min,左旋布比卡因组镇痛药为0.125%左旋布比卡因+吗啡0.1 mg/mL;布比卡因组镇痛药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0.1 mg/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Ramassav镇静评分、感觉阻滞节段、运动阻滞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镇静评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4 h感觉阻滞节段在T12~L1或L2左旋布比卡因组为14例,布比卡因组为18例,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125%左旋布比卡因和0.12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均可安全有效的用于经腹子宫切除及附件切除术后患者PCEA,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相似,具有相同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肠癌切除术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D组诱导前静脉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并以0.3μg/(kg·h)维持至术毕,C组为空白对照组。两组术后接镇痛泵,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患者定向力恢复时(Ta)、接泵后1 h(Tb)、3 h(Tc)、6 h(Td)、12 h(Te)、24 h(Tf)的VAS和BCS评分;记录术后24 h的PCA总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寒颤、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Ta、Tb时,D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p<0.05),D组BCS评分高于C组(p<0.05);D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和PCA按压次数少于C组(p<0.05);D组恶心、呕吐、寒颤的发生率少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 ug/kg负荷剂量麻醉前给予和0.3 ug/(kg·h)持续维持,能减轻患者瑞芬太尼麻醉苏醒后早期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自控镇痛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血清IL-1、TNF-α、IL-10表迭的变化,以及局部脑组织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Ⅱ组),亚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Ⅲ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低血压脑缺血模型,Ⅱ,Ⅲ组行脑缺血30 min,再灌注3 h;Ⅲ组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同时行局部脑组织亚低温处理,雏持至再灌注后3 h.常规监测鼓膜温度、MAP、CVP,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后30min、再灌注30 min、1,2,3 h采颈静脉球部血检测SajvO2,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TNF-α、IL-10表达.结果 Ⅱ组血清IL-1,TNF-α表达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Ⅲ组IL-1、TNF-α表达高于Ⅰ组,但低于Ⅱ组,与Ⅰ、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血清IL-10表达明显高于Ⅱ组和Ⅰ组,3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ajvO2下降,与缺血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亚低温处理后SajvO2略高于常温缺血组,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局部脑组织亚低温能减少血浆IL-1、TNF-α表达,增加IL-10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咪唑安定的最佳剂量.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分别于术前肌肉注射0.05,0.075,0.1 mg/kg的咪唑安定,观察给药前,给药后10,20,30 min时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相应时间点的镇静评分和上呼吸道通畅度评分,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顺行性遗忘情况.结果 Ⅲ组患者注药后20 min时的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有4例患者因为血氧饱和度低于93%而需面罩给氧;给药后的镇静评分Ⅱ组和Ⅲ组在10,20,30 min同Ⅰ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分别是P<0.05和P<0.01);呼吸道通畅度评分Ⅲ组患者与Ⅰ组患者在10,20,30 min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Ⅰ组和Ⅱ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Ⅲ组有4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需依赖辅助呼吸才能维持通气;对入手术室后外周静脉穿刺的遗忘率比较,Ⅱ组和Ⅲ组患者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肾移植的患者,术前0.075 mg/kg的咪唑安定是比较合适的剂量,既可以达到镇静、遗忘作用,又不至于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Tuohy针勺状口斜面不同方向对术后背痛的影响。方法将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病人4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0例,A组硬膜外穿刺时Tuohy针勺状口斜面方向与脊柱纵轴垂直,B组勺状口斜面方向则与脊柱纵轴平行,记录试穿次数并观察术后3天内背部疼痛的情况。结果A组在24、48、72小时背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2.5%、8%、5%,而B组为5.5%、3.5%、1.5%,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背痛在程度、持续时间也显著高于B组。结论硬膜外穿刺Tuohy针勺状口斜面方向与脊柱纵轴平行能降低术后背痛的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在不同pH值St.ThomasⅡ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作用。方法 将 0 0 5mmol/L利多卡因加入pH分别为 5 5 ,6 2 ,6 6 ,7 0 ,7 4 ,7 8,8 5的St ThomasⅡ停搏液中与相应pH值的St ThomasⅡ停搏液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比较其对兔未成熟心肌心功能的恢复、心肌酶CK的漏出的影响。结果 弱酸化的St ThomasⅡ停搏液更加有助于低温缺血未成熟心肌功能的恢复、降低心肌酶CK的漏出 ,以pH =7 0最佳 ;加入 0 0 5mmol/L利多卡因后 ,St ThomasⅡ停搏液pH值在 5 5~ 7 8变化范围内 ,与相应pH值的单纯ST ThomasⅡ停搏液比较 ,可显著促进停搏液功能的恢复、降低心肌酶CK的漏出 (P <0 0 5 ,P <0 0 1) ,且加入 0 0 5mmol/L利多卡因的St ThomasⅡ停搏液pH值在 6 2~ 7 4变化范围内 ,与pH =7 8比较 ,未成熟心肌功能的恢复更好、心肌酶CK的漏出更低 (P <0 0 5 ,P <0 0 1) ,以pH =6 6为最佳。结论  0 0 5mmol/L利多卡因在弱酸化St ThomasⅡ停搏液中对低温缺血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实验急性心肌梗死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猪6头,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距终末端1/3稍高处制成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注射G-CSF,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的生理氯化钠溶液。于术前、术后1日、2日、术后1周及术后4周分别测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4周分别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肌梗死面积。4周后取出心脏,作病理检查,测定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及对心肌增殖细胞计数。结果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视野梗死区血管数为(6.2±2.2)根,而对照组为(2.7±1.8)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梗死区每视野增殖细胞(Ki-67阳性)数为(5.1±1.4)个,而对照组为(2.4±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猪心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在术后4周基本下降到正常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G-CSF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射血功能,促进心肌梗死处血管再生及细胞增殖,对心肌酶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胃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50例ASAⅠ~Ⅱ级行胃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而B组则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分别记录术后2、4、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评分(BCS),记录24 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VAS评分和BCS评分在2、4、6、12 h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24 h曲马多用量分别为(260.5±34.8)、(300.2±57.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癌手术患者而言,相对手术结束前应用,手术开始前应用氯诺昔康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镇痛效果、更舒适的体验和较少的术后曲马多镇痛用量。  相似文献   
9.
张丽雯  赖永东 《当代医学》2010,16(21):139-140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以了解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I~II级要求行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观察组,每组40例。A组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用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的HR、MAP、SpO2、清醒时间、丙泊酚用药量、体动发生率以及术后宫缩痛的程度。结果同组内术中与术前术后相比HR、MAP、SpO2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例比较HR、MAP、SpO2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泊酚用量B组较A组减少(P〈0.05),清醒时间、体动发生率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宫缩痛B组较A组减轻(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不仅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而且能降低术后宫缩痛的程度,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208例)和开颅组(18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及术后1个月GOS评分。结果:微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手术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术后1周GCS评分及术后1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既可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身心负担,也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