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经12h蓝光照射后,暴露部位与遮盖部位经皮测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的关系。方法:将32例患儿蓝光照射12h后,分别作血清胆红素值测量和经皮作暴露部位、遮盖部位胆红素值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暴露部位与遮盖部位经皮测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蓝光照射结束12h,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无论检测遮盖部位还是暴露部位胆红素值,都能较准确地反映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甲型H1N1流感孕母所娩新生儿临床表现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5例甲型H1N1孕母娩出新生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孕母均为H1N1患者,行剖宫产分娩;其中早产儿12例,足月儿4例;宫内窘迫史14例,生后窒息史11例,其中重度窒息3例,轻度窒息8例;4例无明显呼吸障碍;气管插管3例,鼻塞CPAP辅助呼吸6例,鼻导管吸氧6例;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升高14例,β-微球蛋白升高13例,谷丙转氨酶升高3例,C-反应蛋白升高6例,白细胞降低5例。胸片及胸部CT提示双肺多肺叶受累,大片透光度降低影。咽拭子检查均为阴性。转归:气管插管3例中2例放弃治疗,鼻塞CPAP6例中1例治疗19 d后放弃,其余12例均治愈出院,复查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甲型H1N1流感孕妇进展迅猛,可致胎儿宫内窘迫、死亡,积极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刘淼  贾焕荣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86-1588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指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休克、全身皮肤和黏膜进行性水肿、胸腔和腹腔大量渗液、尿量减少、低血压、低氧血症等,以呼吸、循环衰竭及内环境紊乱为特征[1]。目前关于新生儿发生CLS相关报道较少,2009年1月~2010年7月我们收治了11例CLS新生儿,现就其治疗护理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平  贾焕荣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9(4):216-217,220
目的 :了解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方法 :将 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观察组 (46例 )和对照组 (44例 ) ,观察组均用外周静脉法微电脑输液泵 2 4h内均匀输入静脉营养液 ,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 结果 :观察组出生后 4~ 10天 (平均 7天 )起体重开始增加 ,每天增重 15~ 30 (平均 2 2 .91± 7.2 2 ) g ;对照组出生后 12~ 16 (平均 14 )天 ,体重开始增加 ,每天增重 10~ 19(平均 14 .2 4± 4 .6 8)g。两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9.6 % (9/ 4 6 ) ,对照组为 70 .5 % (31/ 4 4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非常重要 ,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生存质量 ,促进体重增长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聊城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衰竭(NRF)的临床特点,为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1年我院NICU收治的NRF患儿,根据胎龄分为≤32周组、33~36周组和≥37周组,对各组新生儿的围产期情况、疾病分布状况、呼吸机辅助通气方式、通气时间、辅助通气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以反映我院NICU新生儿呼吸危重病的救治状况。结果 2年间我院NICU共收治新生儿3077例,NRF870例,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8.3%;主要原发疾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或)严重湿肺398例(45.7%),新生儿肺炎224例(25.7%),新生儿窒息163例(18.7%)。870例患儿中,早产儿502例,占57.7%;痰培养阳性157例,占18.0%;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99例(11.4%),合并气胸14例(1.6%);治愈558例(64.1%),好转105例(12.1%),死亡47例(5.4%),放弃160例(18.4%);住院时间(14.2±8.8)天。结论 NRF是本院NICU的重要疾病,原发病以RDS和(或)严重湿肺为首,足月儿RDS有增多趋势,与择期剖宫产、羊水污染有关,容易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应引起重视。开展针对早产儿及RDS救治的新技术有利于提高NRF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预后改善的临床意义,为早产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15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生命体征稳定后两组均接受早产儿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Sandra Fucile所采用的口腔按摩方法,1次/d,连续14 d;采用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 Scale-CV)对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表现、喂养进程和喂养结局,以及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分别于生后3、6月龄时采用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验量表(Infanib)进行早期运动发育评估。结果 到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干预组的矫正胎龄(PMA)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4);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3),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1);干预开始第10、14天干预组PIOFRA Scale-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5.658,P=0.02),不同时间和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2.60,P<0.001)。干预组除干预开始后第14天的评分和第10天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时间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3月龄时接受 Infanib评估,干预组评估结果为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0,P=0.03)。6月龄时接受 Infanib评估,干预组评估结果为异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为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0.52,12.10,P<0.01)。结论 早产儿经口喂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监护病房内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够缩短早产儿从管饲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改善早产儿喂养时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母亲婴儿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月15日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感染科确诊的11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所分娩婴儿的临床特点.11例患儿生后即刻转入本院NICU进行救治.结果 11例中早产7例,足月产4例;11例均因宫内窘迫行剖宫产娩出,其中有出生窒息史8例,无出生窒息3例;出生体质量最小1.5 kg,最大3.1 kg;体温不升11例;呼吸较快、三凹征阳性8例,元自主呼吸3例;均有心音低钝、精神反应差、四肢肌张力低、原始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11例患儿均有心肌酶CK-MB及β2微球蛋白不同程度的增高,血气分析Ⅰ型呼吸衰竭9例,对2例患儿进行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9例需机械通气,其中气管插管4例,鼻塞CPAP 5例;鼻导管吸氧2例.未给予抗病毒治疗.除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母亲婴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功能受累,以心、肾、肺、脑受累最明显,及时给予综合治疗预后良好,但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8.
<正>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窒息(宫内窘迫)的延续,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生后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2007年9月12日,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成功抢救了一例产前胎心监测心电图形显示为直线的重度窒息患儿,现将抢救护理过程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1997~1998年,我院共收治113例乳腺癌患者,并对其进行了营养调查,发现乳癌与高脂饮食有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13例均为女性。20~30岁9例;30~40岁21例;41~50岁43例(45~49岁32例);51~60岁28例;61岁以上12例。其中农民44例,城镇妇女69例。有腋窝转移21例,患者体重在正常范围38例,超体重20%以上68例,消瘦25例,患高脂血症45例。采用询问法,对患者入院前饮食进行回顾性调查,计算所有患者的标准供给量及摄入所有  相似文献   
10.
脐动脉血气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机选择有窒息史的新生儿 4 0例为观察组 ,按病情分为轻度脑病组、中重度脑病组 ;正常足月新生儿 38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新生儿均于生后即刻做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CO2 、BE均正常 ,与其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但轻度脑病组与中重度脑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提示脐动脉血气分析虽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儿出生时缺氧的程度 ,但却不能预测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