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6年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特征.方法 2019年上报的24个肿瘤登记处数据被纳入分析,按照地区不同、男女性别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构成比,采用中国标准人口和世界人口对发病率(死亡率)进行标化.结果 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率(粗率)为271.34/10万(男性308.90/10万,女性231.80/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为179.70/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为175.99/10万,累积率(0~74岁)为20.43%.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报告死亡率(粗率)为166.95/10万(男性214.93/10万,女性116.44/10万),中标率为102.04/10万,世标率为100.65/10万,累积率(0~74岁)为11.56%.结论 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女性乳腺癌是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的重点癌症.应重点防控男性与癌症发病和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加强男性癌症防控的健康教育,在农村地区,遏制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高速增长则是安徽省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省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个市(县、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抽取4个乡镇(街道)、12个村(居委会)、420户,每户抽取1名18-69岁常住居民,共5 038人。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相关数据。结果我省成人超重和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9.95%和8.52%,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32%和7.37%。女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超重和肥胖率均呈现出北方地区高于中部和南部地区的流行特点。影响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吸烟、工作强度、婚姻、精神状况和地域分布。结论安徽省成人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防治工作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肥西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肥西县县级综合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普通卫生院各1所,研究这3所医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就诊的所有初诊伤害患者。结果共报告有效数据11142例,其中男性7174例,女性3968例,性别比1.81:1,平均年龄为34.56±16岁,职业以农民(40.04%)和学生(20.62%)为主,伤害多发生于家中(33.48%)和公路街道(32.14%),时间多集中在上午9~10点(19.22%)和下午15~16点(17.62%),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跌落(32.12%)、机动车车祸(20.33%)、钝器伤(16.60%)和动物伤(11.67%),以意外伤害为主(87.70%)。结论农民职业伤害、交通事故和青少年伤害是危害本地区青壮年农民、中小学学生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1995—2000年安徽省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安徽省1995-2000年丝虫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卫生部丝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结果 纵向监测点自1997年起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横向监测325822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5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1%;免疫学监测ICT阳性率为4.88%(4/82),特异性IgG4测定631人,阳性率为6.18%(39/631);估计全省尚有6-8万慢性丝虫病病人;有49个市县经省级审评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占流行市县数的60%。结论 安徽省丝虫病监测任务仍十分艰巨,需进一步加强残存微线蚴血症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省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及流行特征。方法以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5038例,采用询问调查、医学体检方法收集资料。结果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22.9%,标化患病率16.9%,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群、超重、长期过量饮酒、每天食用腌制品、缺乏水果类食物摄入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P<0.01)。结论应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针对高血压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6~2008年安徽省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徽省城乡哨点医院伤害发生类型(原因)的分布及变化特征,为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06~2008年7个城乡监测点的21所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数据,依据《全国伤害监测工作手册》的相关标准和定义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系统报告伤害例数逐年增加,而增幅逐年下降(17.1%→6.5%),系统有趋稳的迹象;伤害严重程度构成以轻度伤害为主(城市接近60%,农村超过70%),城市的中、重度伤害构成明显大于农村(P=0.000);城、乡成人伤害类型(原因)构成都以车祸、跌落伤和钝器伤为主,占70%以上(其中车祸占30%);城乡儿童青少年伤害类型(原因)分布特点是跌落伤比例很高,达40%以上,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农村儿童青少年动物伤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结论应针对城乡交通事故伤害、儿童青少年跌落伤害及农村儿童青少年动物伤害制定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安徽省休宁县农村地区50~75岁妇女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休宁县农村50~75岁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红蛋白(Hb)筛查和基本健康状况询问,年龄1:1配对,最终病例组、对照组各204人完成一般状况、饮食情况的问卷调查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及数据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分别为(49.4±7.3)kg、(52.5±8.4)kg(t=3.97,P<0.01),腰围分别为(75.8±7.8)cm、(79.1±9.3)cm(t=3.85,P<0.01),BMI分别为(21.8±2.6)kg/m2、(22.9±3.2)kg/m2(t=3.775,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总蛋白分别为(76.4±5.0)g/L、(78.4±5.6)g/L(t=3.83,P<0.01),白蛋白分别为(45.7±3.1)g/L、(47.3±2.9)g/L(t=5.24,P<0.01),血清铁分别为(10.3±4.1)μmol/L、(12.7±4.6)μmol/L(t=5.48,P<0.01),转铁蛋白饱和度分别为(19.0±7.6)%、(23.1±9.1)%(t=4.90,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主食、动物性食物、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的OR值(95%C1)分别为2.0(1.3~2.9)、1.6(1.1~2.3)、1.6(1.0~2.3)、1.4(1.0~2.1)、1.6(1.1~2.4).结论 休宁县农村地区贫血妇女的膳食质量、体格状况和相关血液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主食和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低、BMI低、碳水化合物和维牛素A摄入量低为贫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安徽省30个市县消灭丝虫病考核结果分析贾尚春邹铮沈毓祖范厚菊陆厚祥陈建民(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遵照卫生部“九五”规划和省卫生厅规划要求,全省2004年消灭丝虫病。自此,有关市县开展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截止到1997年底,已有休宁等...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现状调查 ,为制定国家级及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规划提供数据。方法 利用统一调查表对省、市级卫生防疫站 (疾病控制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机构和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办公室进行调查。结果 全省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机构 8家 ,1家挂靠在有关单位的科室。市级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办 ) 14家 ,3家挂靠在有关单位的科室。 18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机构中共有专业人员 72人 ,现有万元以上设备的市有 3家 ,只有 3个市有实验室设备。各地工作均处于摸索和筹备阶段 ,全省共有 5个市部分实施了预防性诊疗规范。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在认识、能力和行动上滞后。各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无经费投入 ,特别是预防工作极其薄弱。因此必须纳入卫生改革的整体规划 ,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建立社会各成员合理分担的防制责任制度 ,尽快探索出适合我省省情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