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氏贾第鞭毛虫在全世界分布广泛[1],我国人群感染率也较高[2],尤其是儿童.该虫引起的贾第虫病的危害性正逐步受到重视,对其深人研究有赖于动物模型的建立.国内外学者先后建立了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的长爪沙鼠[3,4]、B细胞缺陷小鼠[5] 、C57BL/6N小鼠[6]、家猫[7]和家犬[8]等感染模型,家兔实验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研究用人源贾第虫人工感染家兔,观察了其病理变化、滋养体分布和排囊规律,摸索出提高感染成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名喜旱莲子草,通称水花生,是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 ther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原产于巴西,分布于南美,现已遍及北美洲、澳洲、亚洲及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于20  相似文献   
3.
40种秦岭“七药”最低抑菌浓度的测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秦岭“七药”的抗菌作用。方法:将40种民间秦岭药制成100%的生药原液,以不同的稀释度与11种标准菌种共同培养,观察其抑制作用,以传统抗菌中药黄连作为对照组。结果:有37种“七药”对一种菌具有抗菌作用,占实验“七药”总数的92.5%,有29种“七药”对两种革兰氏阳性与两种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占实验“七药”的72.25%;有18种“七药”对7种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占实验“七药”总数的45%。结论:供试的多数秦岭“七药”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少数“七药”的抑菌作用与黄连相当甚至更强。  相似文献   
4.
空心莲子草对钉螺肝肠超微结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杀灭钉螺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空心莲子草干燥细粉水提取液(1 g/100 ml)及去氯水分别浸泡钉螺24 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2组钉螺肝肠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钉螺经空心莲子草干燥细粉水提取液浸泡24 h后,肝细胞明显破坏,其胞膜溶蚀,胞浆空泡化,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严重空泡变性,胞内分泌颗粒固缩,次级溶酶体和自噬体增多,细胞核浓缩,核膜残缺;肠上皮细胞核轻度肿胀,细胞间隙明显增大,胞质内及细胞间出现透亮区。结论空心莲子草干燥细粉水提取液对钉螺肝细胞有明显破坏作用,同时可引起肠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  相似文献   
5.
寄生人体口腔的原虫包括齿龈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及口腔毛滴虫(Trichomonas buccalis)两种,在人群中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6.
蛲虫病是儿童极易感染的肠道寄生虫病,尤其是幼儿集中的场所感染率极高。儿童感染蛲虫后对其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又极易造成患儿自身反复感染和儿童间的互相感染。为摸清我市城区幼儿蛲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99年4~6月对市区6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了蛲虫感染情况的调查;1997~1999年对一所幼儿园进行了连续3年的感染者服药防治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将湖北钉螺软体组织挤压后获取血淋巴液制成涂片,采用荧光染料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淋巴细胞。结果可见12种形态的血淋巴细胞:红色多浆型无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红色多浆型有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红色少浆型无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红色少浆型有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绿色多浆型无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绿色多浆型有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绿色少浆型无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绿色少浆型有颗粒圆形淋巴细胞、多浆伸展型淋巴细胞、少浆伸展型淋巴细胞、红色胞质梭形淋巴细胞、绿色胞质梭形淋巴细胞,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为探讨贝类免疫防御、研究灭螺药物或各种生物与理化因素对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种简便有效的钉螺血淋巴细胞检查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与湖北钉螺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将解剖的钉螺软体组织经挤压法获取钉螺血淋巴液,常规Giemsa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同时用直接头足肌扎刺法获取田螺血淋巴液作比较性观察。结果 在染色的钉螺及田螺血淋巴液涂片上均能清晰地看到螺血淋巴细胞的胞核、胞浆及伪足。结论 钉螺软体组织挤压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钉螺血淋巴细胞检查法。  相似文献   
9.
寄生虫感染,常引起宿主外周血液和虫体寄生部位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增多[1],这因为宿主对寄生虫产生的Eos趋化因子(ECF)和Neu趋化因子(NCF)引起的Eos、Neu聚集。作者探讨了旋毛虫幼虫的分泌排泄物(ES)及浸出液(EX)对Eos和Neu的趋化作用,以了解宿主对旋毛虫抗原的免疫应答。材料和方法幼虫ES抗原制备感染45d的小鼠肌肉内以人工胃液消化分离的活幼虫,经充分洗涤后取400条幼虫放入10mlPBS培养液(含青、链霉素各150U/ml),在37℃细胞培养箱中预培养6h,以除去可能来源于宿主的杂质,再将幼虫用PBS洗涤3次,更换培养液,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