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我科于1997年1-6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臣功再欣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文观察对象均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均无并发症,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男刀例,女对例;年龄l-3岁14例,-5岁20例,-14岁16例;临床表现为轻症20例,重症30例。对照组50例:男对例,女对例;年龄l-3岁14例,-5岁15例,-14岁司例;;陆床表现为轻症对例,重症刀例O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生素(青霉素钠、舒氨西林、先锋霉素v…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住院期间患儿家长的应对方式,分析患儿病情和社会因素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作用。方法以一般背景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家庭环境评定量表对陪护住院患儿家长进行评定。结果患儿家长消极应对分低于常模(P〈0.05),常患病患儿家长应对消极(P〈0.05),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积极应对的因素有家长知识性(β=0.219)、年龄(β=0.264),支持利用(β=0.201),影响消极应对的因素有患儿住院频率(β=0.194)。结论患儿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心理、情绪需要我们去关注,尤其是年轻父母。  相似文献   
3.
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发育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围产新生儿医学的发展进步,低出生体重儿(LBW)的存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这类LBW继生存之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易出现某些感觉功能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等行为问题。故LBW的认知发展及预后,早期干预成为发育儿科学关注的热点之一[1]。本研究对33例0~3岁的LBW进行早期干预(婴儿扶触、营养指导、早期教育、医学训练、心理辅导等),并跟踪观察效果。本研究资料为1岁时的阶段总结。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自本院出生及本院所属广州市东山区社区保健服务中心提供的单胎LBW6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Ⅰ组)33例,未干…  相似文献   
4.
患儿住院期间家长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住院期间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 ,分析焦虑的影响因子。方法 :以一般背景问卷、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家庭环境评定量表对陪护患儿住院的家长进行评定。结果 :患儿家长焦虑分高于常模 (P<0 .0 1 ) ,患儿病情严重、低收入家庭、在大家庭生活的家长 ,焦虑情绪显著 (P<0 .0 5~ 0 .0 1 ) ,影响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客观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和亲密度。结论 :家长的焦虑情绪不仅仅受患儿的病情影响 ,社会、经济、家庭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高征新生儿早期肾损害状况、成因及其转归.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0例22~31岁妊高征孕妇(妊高征组)在孕37~41周时检测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峰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比值).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2 d采用速率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观察分析尿NAG值与脐动脉血流S/D比值、Apgar评分和出生体重的关系.尿NAG值增高者予以对症处理10 d后复测,观察其转归.结果妊高征组脐动脉血流PI、RI、S/D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尿NAG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尿NAG值与S/D比值呈显著正相关、与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呈显著负相关.尿NAG异常者经对症处理10 d后复测,大多数有恢复正常趋势.结论妊高征新生儿尿NAG活性显著增高,表明其早期肾损害普遍存在.尿NAG值与S/D比值、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显著相关.此种肾损害经及时处理大多数为可逆性.尿NAG测定是早期监测新生儿肾损害的简便、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资料。 方法:于2004-06/12对属于社区服务中心辖区内并愿意接受有关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和在社区门诊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对照人群进行自我评估,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指标、抑郁自评量表的抑郁情绪、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向,情绪的稳定性、精神质和心理掩饰。 结果:①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糖尿病组116份,对照组62份。②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25.61&;#177;1.93)kg/m^2,(24.00&;#177;2.00)kg/m^2,t=5.24,P〈0.01]。对糖尿病的了解:糖尿病组:很了解42例(36.2%)、了解63例(54.3%)、不甚了解11例(9.5%)。对照组:很了解6例(9.7%)、了解52例(83.9%)、不甚了解4例(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6.45,P〈0.01)。运动规律两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糖尿病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心理掩饰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50.74&;#177;4.27,48.71&;#177;4.65;38.78&;#177;4.94,29.06&;#177;7.90;9.90&;#177;1.53,9.32&;#177;1.73,t=2.933,8.805,2.420,P〈0.05~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心理领域分、社会领域分、自我满意分均低于对照组(8.10&;#177;1.78,9.00&;#177;1.79;6.60&;#177;0.77,7.47&;#177;0.78;10.84&;#177;2.56,12.71&;#177;3.20;28.72&;#177;2.75,32.18&;#177;5.18;72.80&;#177;8.20,77.39&;#177;7.98,t=3.183,7.106,4.233,5.833,3.587,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影响突出(P〈0.05~0.01)。 结论:糖尿病患者具有不稳定的情绪、较差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不成熟的个性特点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心理及体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儿神经心理体格发育及早期干预作用。【方法】将61例LBW(1850~2450g)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第1组33例),未干预组(第2组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第3组30例)。1组实施婴儿抚触、营养指导、早期教育、感知运动、语言等训练。三组于6、12、24、36月进行Gesell婴儿发育量表、婴儿视觉注意习惯化及体格发育(体重、身高)SDS值的测试。【结果】Gesell测试:6月时第1组各能区发育商(DQ)分值高于第2组,但精细动作、应物能、语言能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24、36月各能区DQ第1组与第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婴儿注视时间(应答下降率H、应答恢复率R):6月时第1组分值高于第2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12、24、36月H、R值第1组与第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体重、身高SDS值:6、12、24、36月第1组均显著高于第2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地促进LBW神经心理及体格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LBW)认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61例LBW(1 850~2450 g)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Ⅰ组33例),未干预组(Ⅱ组28例)。Ⅰ组实施婴儿抚触,营养指导,早期教育,感知运动、语言等训练。Ⅱ组未能参加干预。于6月、12月、24月、36月两组分别进行体格发育(体重、身高)SDS值评定(Z评分)及Gesell发育商(DQ)的测定。结果:Ⅰ组各年龄段的体重、身高SDS值显著高于Ⅱ组(P<0.01);Gesell测试:6月时Ⅰ组各能区DQ分值高于Ⅱ组,但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12月、24月、36月时Ⅰ组各能区DQ分值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有效地促进LBW体格生长及认知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9.
儿童住院期间其家长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儿童住院期间患儿家长的应对方式,分析患儿病情和社会因素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作用。方法:以一般背景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家庭环境评定量表对陪护住院患儿家长进行评定。结果:患儿家长消极应对分低于常模(P<0·05),常患病患儿家长应对消极(P<0·05),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积极应对的因素有家长知识性(β=0·219)、年龄(β=0·264),支持利用(β=0·201),影响消极应对的因素有患儿住院频率(β=0·194)。结论:患儿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应关注家长尤其是年轻父母、经常患病的儿童家长的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家长焦虑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患儿病情、家庭状况、社会支持等因素与家长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简易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家庭环境评定等量表,对住院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1.0软件分析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无职业、低经济收入的家长焦虑情绪体验高(t=2.924、3.322和7.088,P均<0.01),且城市和城郊各有特点。多因素分析显示,不良客观支持(β=-0.246,P=0.006)、较差家庭经济状况(β=-0.179,P=0.040)和家庭亲密度低(β=-0.165,P=0.046)是城市家长焦虑情绪的促发因素,家庭亲密度低(β=-0.471,P<0.001)和可利用社会资源多(β=0.251,P=0.011)是城郊家长的焦虑情绪促发因素。结论家庭亲密度是城市和城郊家长焦虑情绪发生的共同影响因素;可利用社会资源多是城郊家长焦虑情绪另一促发因素;良好的客观支持,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有助于减少城市家长焦虑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