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联合集束化管理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1月开始将MDT联合集束化管理用于ICU MDROs感染的防控,并在实施1年后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2013年)、实施后(2014年)和持续改进后(2015年)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MDROs检出情况。结果实施前、实施后和持续改进后ICU患者中MDROs感染率分别为26.55%(154/580)、17.13%(117/683)、12.01%(77/641),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0,P0.001);ICU患者MDROs总检出率分别为64.44%(154/239)、63.59%(117/184)、43.26%(77/178),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4,P0.001)。ICU主要MDROs为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占44.54%)。结论 MDT联合集束化管理有助于降低ICU MDROs的感染率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与环境消毒质量关系。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2016年1月—2020年12月9个病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和MDRO感染率|采用环境卫生学采样和细菌培养方法,分析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结果 该医院临床ICU连续5年住院患者医院例次感染率为7.26%,MDRO医院例次感染率为4.11%,环境消毒质量平均总合格率为94.88%。科室间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和MDRO医院例次感染率,环境消毒合格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度间的MDRO医院例次感染率和环境消毒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项目消毒效果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境消毒合格率越高的ICU,其科室的MDRO感染风险越低。该医院环境消毒质量较好,临床ICU住院患者MDRO感染率在可控范围,仍需要加强监督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8~12月2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B超、CT及病理类型。结果:20例患者年龄为35~77岁(中位年龄为55岁);皆有纳差、偶有恶心、呕吐症状,并有乏力症状;其中10例体质消瘦,7例可以触及肿大的肝脏或硬质包块。血常规基本正常,6例肝功能异常,9例甲胎蛋白(AFP)显著升高,5例心电图异常,8例肝脏实质性占位,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单发9例,多发(或多中心)3例,最大病灶12.0cm×16.6cm,最小病灶5.0cm×7.2cm。结论:AFP、医学影像学和病理的联合检查分析可以实现对肝癌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外周血基因组DNA端粒长度与肺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45例肺癌患者、145名正常对照和145名焦炉工人外周血基因组DNA相对端粒长度.结果 肺癌组端粒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28),职业暴露组端粒长度明显短于肺癌组(P=0.005)和对照组(P<0.001);按对照组端粒长度分4组,随着端粒的缩短,肺癌的危险性增加(Ptrend<0.001);按对照组端粒长度中位数把样本分为2组发现,与长端粒组比较,端粒变短明显增加肺癌的危险性(调整OR=2.337,95% CI为1.413 ~3.866);对照组中,随着年龄增加,端粒缩短(P<0.001).结论 端粒缩短可增加肺癌的危险性,可能是肺癌发展早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相对长度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ⅠRealTimePCR方法检测54例肺癌患者(病例组)和77例健康对照(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的相对长度。结果:病例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的相对长度为(3.43±0.87),短于对照组(3.86±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38)。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把端粒长度按百分位数P33和P66从短到长依次分为T1、T2、T3三层,调整吸烟与年龄因素后,以T3层为参考水平,结果显示T2层患肺癌危险度为3.933(95%CI1.139~13.580),T1层患肺癌危险度为4.684(95%CI1.377~15.936),P<0.05。结论:端粒DNA相对长度缩短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门诊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82例门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院时进行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的调查,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手术室环境和健康宣教。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手术室环境和健康宣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有助于改善门诊手术室患者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b>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b>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05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3例SB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b> SBP患者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38.40%,其中有9例患者为合并菌感染,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按时间(前5年组和后5年组)分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舒普深耐药性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环丙氟哌酸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且近5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腹水培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共检出18株多重耐药菌,其中以ESBLs耐药菌为主。结论 <\b> 近5年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也显著增加,对SBP患者及早进行腹水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目标性监测与多模式促进策略应用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防控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科室留置导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连续5年目标性监测结果及病原菌分布,并根据目标性监测结果实施多模式促进策略,比较实施前后CAUTI发生情况、防控措施培训效果及执行情况。结果 多模式促进策略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防控措施知晓率、防控措施执行率均显著提高(均P<0.001);目标性监测结果显示,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和尿常规日送检率连续5年呈上升趋势(P<0.05);5年共发生CAUTI 397例,综合ICU和外科ICU CAUTI日发病率均连续5年呈降低趋势(均P<0.05),普通病房5年CAUTI日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共检出43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导尿管留置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日发生率为0.12‰;多模式促进策略实施后各科室CAUTI日发病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有助于发现CAUTI高风险科室,多模式促进策略可提高CAUTI各环节防控质量,降低CAU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改进前,59名)和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改进后,62名)在我院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方法降低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发生率,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士考核合格率由改进前的69.49%上升到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84,P〈0.05)。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人均次数由1.58次降到0.69次;血源性暴露锐器伤发生例次率由13.56%降到6.4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室锐器伤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防范锐器伤的意识,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