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实施PDCA循环前后医疗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管理考核,分为核心制度、病历质量、用药情况、耗材情况和医疗效率5个维度。2019年第一季度绩效管理开始引入PDCA循环,以第一季度各维度得分作为基础值,对比分析引入PDCA循环前后各维度得分,以手术科室为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心制度、病历质量、耗材情况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情况、医疗效率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但各季度得分相比基础值均逐渐升高,第四季度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绩效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医疗质量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2.
脑室内出血或者脑内血肿行置管外引流时,多数情况下因为血肿不能很快引出需要进行注射尿激酶溶解血块。引流管使用不当或者术后注药时操作不当容易引起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作者自2006年以来自制一种简易三通脑室外引流装置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18例,手术治疗2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0.5~1年,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良好35例,中残4例,重残2例,病死1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要高度重视,严密观察意识、瞳孔情况,必要时进行颅内压监测及动态头颅CT复查,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对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积水的预防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0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腰大池引流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行腰椎穿刺引流,腰大池引流组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及术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情况。分析影响腰大池引流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腰大池引流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大池引流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腰大池引流组术后6月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年龄≥60岁、动脉瘤偏大、Hunt-Hess分级Ⅲ~Ⅴ级、术后脑积水、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预后不良率更高(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术后脑积水、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DSA在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普通DSA组和3D-DSA组.结果 3D-DSA组检查准确率、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关系、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均明显高于普通D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瘤颈和载瘤动脉的显示均较准确,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式硬膜外血肿(附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31例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头颅CT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均采用跨窦骨瓣开颅,骨瓣复位,窦旁(周)硬脑膜悬吊.结果 31例术后第3~6天头部CT扫描显示血肿无复发、血肿清除良好,骨瓣无移位.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死亡1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2例,恢复良好26例.结论 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方法可靠,优点明显,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谢兰军 《现代保健》2010,(28):35-36
目的探讨3D—DSA在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普通DSA组和3D—DSA组。结果3D—DSA组检查准确率、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关系、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均明显高于普通D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瘤颈和载瘤动脉的显示均较准确,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与颞肌贴敷术联合对成人烟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烟雾病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颅内外搭桥+颞肌贴敷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颞肌贴敷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前和术后改良rankin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脑血流量、脉压及血流峰值。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的患者比率(6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 84%),总有效率(94. 74%)显著高于对照组(68. 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比较(2. 83±0. 56分vs. 2. 75±0. 7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1. 21±0. 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 63±0. 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量(12. 52±2. 12 mm/s)、脉压(34. 21±14. 54 mm Hg)及血流峰值(171. 32±20. 32 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 67±2. 21 mm/s,26. 33±11. 43 mm Hg,150. 61±19. 02 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疗效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室内置管监测颅内压在老年颅脑损伤救治中的意义。方法对57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重型52例,中型4例,轻型1例)采用脑室内置管监测颅内压,根据监测结果控制颅内压,指导脱水药物应用和开颅手术。结果57例中死亡19例,GCS评分3~5分29例中,死亡13例,死亡率45%;GCS评分6。8分23例,死亡6例,死亡率26%。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1分19例,2分1例,3分2例,4分14例,5分21例。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有创进行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及调整治疗方案,并对判断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利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科收治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利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约90分钟,术中平均失血量约100 ml,术后6小时常规复查颅脑CT,32例血肿完全清除,2例残留少量血块,所有患者无术后迟发性出血,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4天。34例患者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ADL评分Ⅰ级11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0例。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利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出血少,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能很好的保护神经功能,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