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我省于1958年已基本消灭了黑热病,治前本病已属罕见。自1980年全国黑热病防目科研座谈会第二次会议以来,本着会议要求,几年来,对我省残存传染源及传播媒介进行了监测工作。1985年我们除继续对残存  相似文献   
2.
198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很多地方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我们为了探索此次流行是否与桂眼69病毒株(1982年7~11月桂林市红眼病流行期间,我们分离的一株病毒,暂定名为"桂眼69株"。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人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1987年我们用耳垂滤纸干血滴间接血凝试验,选我省不同方位的柘城、偃师、新野、辉县和郑州市的不同职业人群进行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共调查2375人,弓形虫抗体阳性73人,阳性率3.07%,阳性GMT56,03。感染率以我省  相似文献   
4.
<正> 众所周知,疟疾抗体始于原虫血症后一周左右,四周左右升达高峰。尤其是 IgG更是如此。作者于1980年9月——1981年11月,采用 IFA 法对人工自愿感染间日疟长潜伏期虫株的8名自愿者,进行血清抗体观察,结果如下:方法:感染用的中华按蚊,为羽化后2—3天日龄成蚊。6名自愿者用1只阳性  相似文献   
5.
<正>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为一种动物源性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多为隐性感染,但出现症状者也不少,如孕妇感染,对胎儿的危害较大,是先天性畸形,缺陷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北京、福建、江苏等地先后作做了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感染率约为3~4%左右。  相似文献   
6.
<正> 河南地处中原,约当北纬31°23′~36°21′,东径110°21′~116°39′之间。全省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自北向南分别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间有陷落盆地;中、东部为冲积平凉。河流多自西、西北向东、东北、东南呈放射状分流,自北向南分属于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全省处于亚热带向暖  相似文献   
7.
<正> 自1978年起,根据我省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疟痰流行情况,1978年建立为10个、1980年增加到21个、1984年调整到现有的10个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对疟疾的发病及其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基本情况监测站分布见图。固始代表约当北纬33°以南的淮南山地丘陵区,南阳代表南阳盆地,鹿邑、商水、遂平和永城代表北纬32°30′以北至北纬34°15′以南的淮北平原区,封丘和  相似文献   
8.
<正> 鉴于近年来全省疟疾流行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部分县进入了基本消灭期,1988年对多数监测站的监测内容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媒介叮人率的观察次数,扩大了病原学的监测范围,现将1988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已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一般认为能够比较准确、及时地反映当地疟疾流行的态势和考核抗疟措施的效果。现将我们1978年在河南不同地区进行疟疾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人群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1958年,我省已实现基本消灭黑热病。其后仅有散在病例发生。1973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了基本消灭黑热病后的监测工作。十年中共确诊5例黑热病患者,认为我省的黑热病流行已趋终止。1983年以来,继续对我省的黑热病发病及传播媒介白蛉的残存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