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4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六盘水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六盘水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全市4个县(区、特区)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316例,发病率为63.37/10万,死亡10例,病死率为0.11%。其中钟山区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4-7月为发病高峰。92.71%的病例是5岁以下婴幼儿,1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并随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降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008-2012年全市共检测手足口病例标本853份,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1.90%,其中EV71检出阳性率34.23%;CA16检出阳性率16.65%;其他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9.38%;检出EV71和CA16混合阳性率为1.64%。结论六盘水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年龄、性别差异,流行毒株以肠道病毒EV71和CA16为主,因此,要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和降低流行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六盘水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健康人群血样。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麻疹IgG检测。结果:检测2区县459份血样,麻疹IgG阳性率83.88%。5岁以下儿童麻疹IgG阳性率随年龄增高逐渐增高,到3-4岁组达到最高(98.15%),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麻疹IgG阳性率逐渐降低(χ2=39.43,P〈0.01)。不同性别、不同免疫史状况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六盘水市麻疹IgG抗体水平还不高,尚未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人群免疫保护水平,减少麻疹易感人群以达到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六盘水市1997-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六盘水市1997-2005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700例,死亡41例,年平均发病率30.46/10万,年平均病死率0.53%,2003年发病率最高为49.32/10万,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0.66/10万。全市各区均有病例发生,全年均有发病,3-6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占总病例数的47.36%(3647/7700),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数的86.36%)。登记完整的932例麻疹病例中有44.85%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2001-2004年六盘水市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25起,只有2起经实验室确诊。结论要预防和控制麻疹应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消灭免疫空白点;增加投入,确保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加强健康教育,使儿童家长认识到计划免疫是防治一些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和研究六盘水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现将六盘水市2005年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传染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由六盘水市疾控中心疫情室提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六盘水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乙肝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健康人群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检测2区县459份血样,抗-HBs阳性率66.01%。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高于无接种史人群(P〈0.05)。结论六盘水市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人群免疫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六盘水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六盘水市2006-2012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六盘水市2006-2012年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暴发疫情49起,发病1 077例,无死亡,罹患率3.81%。学校传染病暴发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85.71%),81.63%的暴发疫情和86.91%的病例发生在农村,4月和10月为高发月份,8~11岁为高发年龄(72.61%)。结论学校特殊的环境、学生疫苗接种率低和疫情的迟报是学校易出现传染病暴发和疫情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