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变化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其与左心室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浙江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8例,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68例,记录其基本资料、生化结果,检测CAVI及超声心动图,依据CAVI数值分为CAVI正常组及CAVI增高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VI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E/A)呈负相关(r=-0.218,P0.01),与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7、0.1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腰围、吸烟、LVPWd及LVMI为CAVI增高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能够阻抑CAVI增高。结论 CAVI可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的辅助指标,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一定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衰患者的自护教育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衰自护教育对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8例慢性心衰患者来本院施予心衰教育,观察前后规范用药的情况以及评估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LiHFe)的变化。结果心衰自护教育后,患者ACEI、ARB类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表各项评分改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心衰自护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规范化治疗药物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12例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和1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患者入选。用生物素标记从两组患者血清中提取的总蛋白,然后与预先点有40个主要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特异抗体的抗体芯片膜反应,目标蛋白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链霉生物素抗体结合并曝光显示反应信号,最后用激光扫描仪将其转化为图像文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组血清中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促炎因子、抗炎因子、趋化因子、某些细胞因子受体等的表达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抗炎因子白介素(IL)-2、-4、-13、-15表达明显下降。结论严重脓毒症病程中存在炎症反应过度、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监测右室舒张末容积在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容量性肺动脉导管监测30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负荷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房压(RAP)、肺动脉嵌压(PAWP)等,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患者对液体负荷有反应,14例患者对液体负荷无反应。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液体负荷前后RVEDVI变化值(△RVEDV)与每搏量指数变化值(△SVI)显著相关(r=0.567,P〈0.02),RAP、PAWP变化值(△RAP、△PAWP)与△SVI无相关关系(P〉0.05)。基础前负荷参数RVEDV、RAP、PAWP与△SVI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治疗时,容量指标RVEDVI较压力指标PAWP和RAP在反映前负荷状态方面更为可信,但RVEDVI不能作为预测机体对液体反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和15d-PGJ2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Annexin V染色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二乙酰二氯氢化荧光素(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 吡格列酮(10-6、10-5、10-4mol/L)预处理后,Hcy诱导内皮细胞凋亡逐渐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10-4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10-5mol/L 15d-PGJ2也能抑制Hcy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吡格列酮和15d-PGJ2能抑制Hcy诱导活性氧的产生,自由基清除剂N-乙酰半胱胺酸(NAC)能抑制Hcy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吡格列酮和15d-PGJ2可抑制Hcy诱导NF-Κb的活化.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和15d-PGJ2能够抑制Hcy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下调活性氧水平和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实践基地,受过特殊训练的ICU医师和护士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生命支持疗法和一流的护理,集中抢救和管理各种有生命威胁的严重患者.ICU是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的发展摇篮,重症医学的发展使许多既往认为已无法救治的患者得以延续生命,有效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在抢救医院危重患者和抗击突发公共事件及灾难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流行、7.23动车事故)方面,ICU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现笔者将近年来浙江省ICU的发展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Tei指数,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功能Ⅱ、Ⅲ级心衰患者HRV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Ⅲ级心衰患者68例,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β受体阻滞剂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分别检测HRV各项指标及Tei指数。结果两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指标和Tei指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8、5.30、2.22、3.68、7.60;2.11、1.89、2.33、1.73、1.72,P均<0.05),β受体阻滞剂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5、1.83、1.87、5.06、4.59,P均<0.05)。β受体阻滞剂组LF/HF和MHR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6、3.40,P均<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5、2.18,P均<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4、0.16,P均>0.05)。结论随着心功能的改善,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平均心率,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对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达标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38例EGDT达标后的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测定的数据分为高SVV组(SVV≥10%)和低SVV组(SVV<10%);比较两组患者28d生存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新感染情况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累积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VV与28 d内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 与低SVV组比较,高SVV组患者28 d生存率明显增高(87.5%vs.57.1%,P=0.032),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27.1±9.2)d vs.(41.6±10.0)d,P=0.004],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20.4±7.3)d vs.(28.5±8.3)d,P=0.038);高SVV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SVV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V<10%使患者28 d死亡风险显著增高(OR=3.97;95%CI:1.63~9.21,P=0.014).结论 SVV可以作为EGDT达标后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对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免疫机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患者分别给予EN+PN(35例)和PN(15例)营养支持7天,进行支持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结果 EN+PN组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及免疫指标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lb、Prealb、IgA、IgG、IgM水平高于PN组(P<0.05).胃肠出血发生率EN+PN组低于PN组(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病患者,如无胃肠营养禁忌,则应及早给予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0.
王亮亮  李莉  龚仕金  虞意华  严静 《浙江医学》2019,41(12):1283-1285,1289
目的探讨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54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血浆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等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计算机化肺量计检测肺功能,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心踝血管指数(CAVI),探讨CAVI与肺功能及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影响CAV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CAVI与年龄、hs-CRP、BNP呈正相关(r=0.346、0.216、0.212,均P<0.01);CAVI与FVC、FEV1、E/A比率呈负相关(r=-0.271、-0.299、-0.176,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ARB、FEV1、E/A比率、BNP是CAVI的独立危险因素(茁=0.039±0.009、-0.301±0.129、-0.525±0.112、-0.808±0.337、-0.006±0.002,P<0.05或0.01)。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当FEV1≤2.38L/s时,年龄>69岁的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AVI明显高于年龄≤69岁患者的CAVI(9.24±0.13vs8.27±0.14,P<0.01);当FEV1>2.38L/s时,两个不同年龄组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CA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FEV1与CAVI呈显著负相关且是CAVI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年龄对CAVI存在交互作用,FEV1下降的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越大CAVI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