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Ⅱ术后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行PFNA-Ⅱ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3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分为优良组(Harris评分≥80分)和不良组(Harris评分<80分),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随访过程中有1例患者失访,剩余6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42例Harris评分≥80分列为优良组,其余20例Harris评分<80分列为不良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率为32.26%(20/62);比较2组BMI(25.31±4.63 vs. 27.96±4.72)、骨质疏松比例(47.62% vs. 85.00%)、尖顶距[(24.43±1.65)mm vs. (26.84±2.18)mm]、外侧壁分型(Ⅰ~Ⅲ型,分别为61.90%、33.33%、4.76% vs. 30.00%、40.00%、30.00%)、外侧壁厚度[(2.43±0.39)mm vs. (2.05±0.3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尖顶距、外侧壁分型、外侧壁厚度(均P<0.05)可能是PFNA-Ⅱ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尖顶距大、外侧壁完整性差及外侧壁薄是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Ⅱ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属于高能量损失,往往损伤严重,如果治疗不当,往往遗留创伤性骨关节节及膝内外翻。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利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uZn-SOD活性和表达检测,探讨CuZn-SOD活性和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CuZn-SOD活性和表达的检测分别采用DTNB直接法和Western Bloting方法. [结果]总SOD和CuZn-SOD的活性在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差异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0%食管癌组织中CuZn-SOD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论]不同病例中表达水平结果不一致,CuZn-SOD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或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距骨周围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999年至2011年收治的13例距骨周围脱位病例,其中手术治疗8例。结果所有8例患者均获得1~6年随访,平均1.5年。AOFAS评分77.6(58.3~96.7),但3例外侧型脱位评分较低,平均70.1。3例患者术后完全恢复。1例患者踝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但感觉踝关节轻度不稳;2例踝关节活动功能部分受限,偶有疼痛;2例外侧型脱位患者关节僵硬,明显疼痛,无法行走,其中1例并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因疼痛行胫距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疼痛缓解。结论对于闭合复位未能成功或复位不全的距骨周围脱位应及时手术切开复位,恢复距下关节的解剖完整性,获得准确的关节对位,避免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刨经皮钢板接骨技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手术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组(Ⅰ组),交锁髓内钉治疗组(Ⅱ组)及外固定架治疗组(Ⅲ组),每组20例.均于伤后6h内给予急诊手术.三组病例均通过术后随访,对比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Ⅲ组(P<0.05);三组术后3、6、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Ⅰ组提高更明显(P<0.05);Ⅰ组术后Rasmussen评分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术后3、6、12个月Johner-Wruhs评分优良例数多于Ⅱ组、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Ⅱ组3例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游走、滑脱,Ⅲ组有2例发生感染,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疗效确切,预后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小RNA-132(miR-132)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HOS及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中miR-132的表达水平。分别向HOS及U2OS细胞转染miR-132模拟物和抑制物,以过表达或敲低细胞内miR-132的表达,利用qRT-PCR验证转染效率。采用Transwell实验、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32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通过对Targetscan网站进行检索并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HMGA2为miR-132的靶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32对HMGA2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与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相比,miR-132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向U2OS细胞转染miR-132模拟物后,细胞miR-13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过表达miR-132后,U2OS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E-cadherin表达增加,Vimentin表达降低(P<0.05);向HOS细胞转染miR-132抑制物后,细胞miR-13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敲低miR-132后,HOS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增加(P<0.05);生物信息学检索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明HMGA2基因为miR-132的靶基因。过表达miR-132可明显降低骨肉瘤细胞中HMGA2的表达,而敲低miR-132可明显增加骨肉瘤细胞中HMGA2的表达(P<0.05)。结论:miR-132在骨肉瘤细胞中低表达,miR-132可通过抑制HMGA2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7.
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Pilon骨折又称为Platfond骨折[1],是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导致关节面压缩,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2]。Pilon骨折是一种高能量的损伤,严重破坏了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会导致踝关节  相似文献   
8.
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疾病, 如未及时救治, 可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如何精准实施急性中毒诊治, 提高救治成功率是急诊临床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1]。美国自2008年以来导致较严重后果的中毒事件每年增加4.59%[2]。国内调查显示, 急性中毒病死率可达1.09%~7.34%, 某些毒物中毒的病死率极高, 如百草枯中毒高达50%~70%[3]。国家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 2006—2016年间共有67 713例中毒死亡病例[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数据显示, 损伤和中毒已成为城市和农村第五大死亡原因[5]。诊断不清、病情评估不足导致救治措施不及时、不精准是急诊中毒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毒物(定性/定量)监测不仅可鉴定毒物种类, 还可依据其浓度判断中毒严重程度, 为明确诊断、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将从急性中毒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毒物监测的精准诊治、毒物监测的现状和瓶颈及广谱毒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为推广基于毒物监测的精准急性中毒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6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34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3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13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8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患者则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34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1例失访外,其余33例均获得随访。21例前路植骨病例,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1个月,8例有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2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应是在抗结核治疗前提下进行的病灶清除,减压矫正,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10.
戴怡  蒋臻  姚蓉  张蜀  陈瑶  谢汶倚  邹利群 《华西医学》2021,36(11):1497-150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由救护车转诊至急诊科的患者特点,以提高不同时期急诊预检分诊效率、优化急诊资源利用,并为规范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2018年12月27日-2019年4月28日(疫情前)、2019年12月27日-2020年4月28日(疫情时)和2020年12月27日-2021年4月28日(常态化防控阶段)通过问卷星收集的由救护车转诊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信息,比较3个时期患者的一般资料、来源、转诊原因、病种和分诊级别.结果 疫情前、疫情时和常态化防控阶段分别收集患者3993、2252和1851例.各时期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由三级医院转诊比例分别为74.00%、72.65%和76.12%,常态化防控阶段高于疫情时(P<0.05);由急诊直接转诊比例分别为41.00%、42.14%和44.46%,常态化防控阶段高于疫情前(P<0.05);双向转诊比例分别为37.79%、36.63%和34.36%,常态化防控阶段低于疫情前(P<0.05).疫情时和常态化防控阶段因"需要手术""家属要求"转诊比例较疫情前增加(24.72%、27.84%、28.74%,P<0.05;49.64%、53.33%、56.24%,P<0.05),因"病情危重"转诊比例减少(40.20%、35.21%、33.17%,P<0.05);常态化防控阶段因"诊断不明"转诊比例较疫情前减少(15.50%、13.90%、11.89%,P<0.05).常态化防控阶段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比例较疫情时增加(3.46%、2.98%、4.65%,P<0.05),创伤的比例较疫情前增加(13.72%、15.76%、17.77%,P<0.05);疫情时和常态化防控阶段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比例均较疫情前下降(8.44%、3.73%、3.84%,P<0.05).各时期转诊危重患者比例分别为72.88%、75.58%和79.15%,常态化防控阶段最高(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急诊救护车转诊造成显著影响,急诊预检分诊需对人员、设施、流程和管理不断优化和改进,同时需进一步提高分级诊疗的执行力度,加强转诊和接诊医院急诊科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转诊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