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度屈光不正对中年干眼患者眼部症状的影响,为干眼患者选择安全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年龄为40 ~ 60岁,屈光度为-3.00~ +3.00D的干眼患者191例(373眼),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干眼常规检查和干眼症状评分,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医学验光并按照初诊时屈光度分成3组:正视组:-0.50~ +0.25 D,不伴散光,64例125眼;近视组:-0.75~-3.00 D,68例131眼;远视组:+0.50~ +3.00 D,59例117眼.结合分组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屈光矫正,并给予人工泪液及糖皮质激素眼液滴眼.治疗1个月后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眼初诊时客观体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但远视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为(25.61±8.07)分,明显高于正视组的(15.43±5.27)分和近视组的(17.19±6.34)分(均为P<0.05),而正视组和近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117眼中,戴镜矫正合并干眼治疗者63眼,仅接受干眼治疗者54眼,治疗1个月后戴镜矫正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为(8.89±1.74)分,明显高于未矫正组的(4.73±3.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是否戴镜矫正联合干眼治疗并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疗效差异.结论 对合并屈光不正的中年干眼患者,尤其是低度远视患者,给予恰当的屈光矫正可以明显改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2.
卵磷脂络合碘联合舒血宁治疗玻璃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共治疗门诊和住院玻璃体出血患者46例,其中23例均采用卵磷脂络合碘(商品名:沃丽汀,日本第一药品产业株式会社生产)联合舒血宁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蒋能 《临床医学》2008,28(12):79-79
目的探讨眼睑黄色瘤合并眼睑皮肤松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20例(34眼)眼睑黄色瘤合并眼睑皮肤松弛者采用联合手术,将黄色瘤和上睑皮肤松弛同时切除,并移植于皮肤缺损处。结果20例(34眼)眼睑黄色瘤均切除,眼睑皮肤恢复张力,双重睑形成。随访15例(25眼),其中双眼10例(20眼),单眼5例(5眼),时间6个月~2年,眼睑外观形态良好,无明显瘢痕,均无复发。结论眼睑黄色瘤合并眼睑皮肤松弛采用联合手术,手术创伤小,外观形成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几十年,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因其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靶向药物的开发、个体化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转移的肿瘤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被视为一种微创的极具前景的诊断标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标志.许多敏感的筛选方法和设备已经应用于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和富集.本文总结了6种CTCs的分离和富集技术以及他们的优缺点,以期为后续更加优化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后续肿瘤的精准医疗带来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Ⅰ期泪囊鼻腔造瘘治疗急性泪囊炎伴泪囊脓肿形成的效果。方法对7例急性泪囊炎伴泪囊脓肿形成的患者在急性期行经鼻内镜的泪囊鼻腔造瘘术,观察术后炎性反应变化、泪道通畅、造瘘口愈合及溢泪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d疼痛症状消失,7d红肿消退,术后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随访7~16个月,6例患者泪道冲洗通畅,1例患者有溢泪但无脓,冲洗有阻力,鼻内镜检查6例泪道通畅患者造瘘口光滑,1例溢泪患者造瘘口狭窄,呈缝隙状。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可用于治疗急性泪囊炎伴泪囊脓肿形成,避免因在炎性反应的皮肤上切口而导致感染加重的风险,造瘘更直观,创伤小,术后反应轻且能获得良好的泪道通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Ⅰ期泪囊鼻腔造瘘治疗急性泪囊炎伴泪囊脓肿形成的效果.方法 对7例急性泪囊炎伴泪囊脓肿形成的患者在急性期行经鼻内镜的泪囊鼻腔造瘘术,观察术后炎性反应变化、泪道通畅、造瘘口愈合及溢泪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 d疼痛症状消失,7d红肿消退,术后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随访7~16个月,6例患者泪道冲洗通畅,1例患者有溢泪但无脓,冲洗有阻力,鼻内镜检查6例泪道通畅患者造瘘口光滑,1例溢泪患者造瘘口狭窄,呈缝隙状.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可用于治疗急性泪囊炎伴泪囊脓肿形成,避免因在炎性反应的皮肤上切口而导致感染加重的风险,造瘘更直观,创伤小,术后反应轻且能获得良好的泪道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索MeroGel生物胶黏膜贴敷法作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EES-DCR)术中黏膜瓣吻合的可行性,以期为EES-DCR提供一种新的黏膜瓣吻合方式.方法 选取单纯性慢性泪囊炎270例(270只眼),随机分为MemGel组(A组)、银夹夹持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3组.所有患者接受常规EES-DCR,术中对泪囊后瓣与鼻黏膜瓣分别采用MeroGel贴敷、银夹夹持,单纯泪囊黏膜瓣贴敷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定期随访,鼻内窥镜下观察造瘘口及其周围创面愈合与开放情况.根据造瘘口黏膜上皮化、开放与否、以及慢性泪囊炎治愈率做为指标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2.2)月,资料齐全且符合本研究标准者共228例(228只眼),其中A组78例,B组69例,C组81例.A、B、C三组治愈率分别为94.9%(74/78)、75.4%(52/69)与76.5%(62/81),两两比较,A组与B、C两组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之间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A组泪囊造瘘口及周围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为术后(9.1±1.4)d,明显快于B、C两者.同时,A组泪囊造瘘口周围瘢痕增生与肉芽组织形成明显少于B、C两组(P<0.05).结论 MemGel黏膜瓣贴敷法可显著促进泪囊鼻腔黏膜吻合口上皮化进程,抑制瘢痕增生及肉芽组织形成,提高EES-DCR疗效,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高效的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泪小管断裂显微镜下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对30例(30眼)泪小管断裂采用在显微镜下寻找断端,以硬膜外导管作为支撑物,进行断端吻合.结果 30例在显微镜下全部吻合.29例治愈,1例因脱管失败.结论 显微镜下泪小管吻合术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显微镜下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对30例(30眼)泪小管断裂采用在显微镜下寻找断端,以硬膜外导管作为支撑物,进行断端吻合。结果30例在显微镜下全部吻合。29例治愈,1例因脱管失败。结论显微镜下泪小管吻合术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