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 掌握扬州市2020年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临床相关资料,对病例病程早期和中后期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并对有无肺炎影像学改变的病例相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23例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以咳嗽(91.3%)、发热(87.0%)为主,病程中最高温38.1℃~39℃的中热10例,占43.5%;37.3℃~38.0℃的低热8例,占34.8%.病程早期(发病0~3天)60.9%有干咳症状,中后期(4天及以后)降低至21.7%;病程早期21.7%有咳痰,中后期增至52.2%;病程早期34.8%有乏力症状,中后期降至4.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明显肺炎影像学改变的13例(占56.5%),无明显改变的10例(占43.5%),有肺炎影像学改变病例的中高热比例为30.8%,而无影像学改变病例38℃以上中高热比例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随着病程进展,新冠肺炎病例的咳嗽会由干咳为主转为以咳痰为主,乏力现象逐渐消失,近一半的病例有低热或不发热的现象,在疾病早期易造成漏诊或错过最佳诊疗时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州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核酸检测结果。方法对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随访,连续6周采集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暴露后第2、3、4周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OVID-19确诊病例阳性率为100. 00%、61. 54%、8. 33%,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24. 08±1. 17) d,无症状感染者阳性率依次为100. 00%、66. 67%、20. 00%,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25. 21±1. 2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2)。确诊病例暴露后第2、3周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平均循环阈值(Ct值)为(31. 56±4. 98)、(34. 26±3. 16),N基因平均Ct值为(30. 88±4. 82)、(34. 40±2. 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5、0. 15)。从第4周开始,因咽拭子的核酸检测阳性例数较少(n≤1),未参与统计。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后第2、3、4周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平均Ct值为(31. 01±3. 68)、(32. 64±3. 74)、(29. 05±2. 96),N基因平均Ct值为(31. 37±3. 62)、(32. 9±3. 51)、(28. 40±4. 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3、0. 12)。从第5周开始,因咽拭子的核酸检测阳性例数较少(n≤1),不参与统计。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均有1例病例咽拭子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结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后,第2周内呼吸道标本阳性检出率高,2组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无显著差异,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咽拭子标本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存在复检阳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是否可通过医院实验室检验过程感染检测工作人员。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检验人员感染布鲁氏菌病和被检测病例的关联性。结果2例布鲁氏菌病病例有流行病学间接接触史,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检测显示医院检验人员和就诊病例结果菌型一致。结论布鲁氏菌可通过检测病例血液过程中的气溶胶作用而感染医院检验人员,医院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检测人员的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4.
柯萨奇病毒A16(Coxsakievirus A16,CA16)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可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非特异性发热、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肺炎、心肌炎等疾病[1-5].以往关于CA16的研究主要是暴发调查或重症患者分析,缺乏全面地对CA16感染所致疾病的了解.笔者对江苏省邳州市6 ~ 35月龄的儿童进行CA16感染所致疾病的监测,旨在了解该地区CA16感染所致疾病的流行情况,以期为肠道病毒感染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扬州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监测数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对流感病毒流行的影响。方法 收集扬州市2018—2019年和2020—2021年3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和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监测数据、病原学数据和暴发疫情资料,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并通过χ2检验,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流感的流行变化。结果 2018—2019年、2020—2021年扬州市3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分别为6.92%(108 278/1 565 487)、4.29%(57 120/1 330 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206.151,P<0.001)。2018—2019年3家哨点医院的ILI%整体基本高于2020—2021年。2018—2019年、2020—2021年ILI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11.46%(755/6 589)、3.52%(224/6 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江苏省北部部分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江苏省盐城市和淮安市6个县(区)回顾性调查儿童在过去3年间的HFMD患病史,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HFM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 239名调查对象中,HFMD患者为170例,此队列人群发病密度为50.36/1 000人年,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分别为153?17例?单因素分析发现5个暴露因素和HFMD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FMD有3个危险因素和2个保护因素,分别为:性别为男性(OR=1.60,95%CI:1.12~2.27),居住在城镇(OR=1.71,95%CI:1.15~2.53),患儿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OR=1.96,95%CI:1.20~3.21),纯母乳喂养时间为3~6个月(OR=0.39,95%CI:0.17~0.84),饭前便后洗手(OR=0.54,95%CI:0.36~0.81)?结论:城镇人口密度大,接触传播是HFMD传播方式之一,因此减少儿童与患者接触对于控制HFMD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加纯母乳喂养对预防婴幼儿患HFMD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含氯消毒剂对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消毒效果及口腔治疗用水污染状况。方法采用细菌定量检测和现场抽样调查方法,对扬州市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用水污染状况及消毒效果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综合治疗台手机水和冲洗水各124份,细菌含量手机水中位值最高为1 521 cfu/ml,口腔冲洗水细菌含量中位值最高为586 cfu/ml。综合治疗台水每日用10 g/L过氧化氢消毒全管路一次,每周使用有效氯35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全管路一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手机水合格率分别由之前的20.97%提高到79.03%;冲洗水由53.23%提高到80.65%。结论扬州市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情况严重,用含氯消毒剂等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治疗台水路污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阿片类镇痛药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 POFS)的影响。方法: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201例)、瑞芬太尼组(R组,198例)和布托啡诺组(B组,209例)。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扬州市2016—2022年流感暴发疫情数据,了解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搜集扬州市2016—2022年流感和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暴发疫情资料,对疫情概况、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发生场所、规模和病原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扬州市2016—2022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84起,经实验室检测,80起为流感暴发疫情,主要为乙型B(Victoria)型流感病毒(43.75%)和混合型流感病毒(21.25%)。流感暴发疫情学校罹患率为0.24%~9.56%。疫情主要集中在3月和12月。广陵区报告起数最多,报告24起,占30.00%(24/80);其次是邗江区,报告15起,占18.75%(15/80)。流感暴发疫情发生场所主要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小学最多,占疫情总数的93.75%。流感暴发疫情规模以10~29例为主,占疫情总数的55.00%。扬州市2016—2019年、2022年流感暴发疫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92%、36.04%、21.21%、66.31%、66.2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扬州市报告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呼吸道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COVID-19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病例进行随访,连续5周采集咽拭子并进行核酸检测,收集基本资料,用生存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发病后1~2d、3~4d、5~7d的病毒阳性率为100%、100%、66.67%。所有病例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16.32d,其中普通型为18.50d,轻型为13.70d,对二者的阳性率进行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类型(OR=0.19,95%CI:0.06~0.61)、发病-就诊时间(OR=0.70,95%CI:0.55~0.88)对病例的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有影响。结论确诊病例发病后1周内呼吸道标本阳性检出率高,轻型的核酸检测较普通型病例阳性时间短,及时就诊使用药物后可能会缩短病例的核酸检测阳性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