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抑郁症的快速起效作用.方法 将60例住院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rTMS治疗)3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3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1周末有效率研究组为40%,对照组为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末有效率研究组为70%,对照组40%,两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抗抑郁剂合并rTMS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和丙泊酚(Propofol)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ern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患者苏醒过程中谵妄状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适应证病人21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个病人做4次治疗后,评估两组出现急性谵妄的次数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苏醒过程中谵妄状态发生率依托咪酯组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对于急性谵妄的影响小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以抑郁、焦虑、人格障碍为主要表现。药物及心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帕金森病以出现心境障碍为重要特征,部分病例以抑郁症状为首发。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汤剂狂息宁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狂息宁合并碳酸锂(研究组)和单用碳酸锂(对照组)各60例,观察治疗6周,采用躁狂量表(BRM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的第2、4、6周末,研究组、对照组BRM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在第1、2周末减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第6周末减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狂息宁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疗效肯定、副反应较轻、安全性及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精神病患者在开放式管理与在封闭式管理医院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317例同意参加研究的对象,其中开放式管理138例,封闭式管理155例,封闭式管理作为对照组,以开放式管理作为研究组,控制两组病人在入组时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于入组时、出院时给予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华文认知能力量表(CCAS),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抑郁症患者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躁狂症患者给予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结果开放式管理在提高自知力、生存质量,改善社会功能方面均优于封闭式管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优于封闭式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对50例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用氟西汀(晨服20mg,1次/日)联合多潘立酮(10mg/次,3次/日,饭前30分钟口服)治疗8周,另设健康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健康组与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中BDNF、MTL和SS的水平.结果 (1)健康组BDNF、MTL和SS水平分别为(18.03±5.1)ng/ml、(228.40±38.9)pg/ml和(458.3±37.6)pg/ml,患者组血清中BDNF、MTL和SS水平分别为(12.8±3.7)ng/ml、(107.8±20.2)pg/ml、(682.1±59.6)pg/ml,与健康组比较,患者血清中BDNF和MTL的水平明显降低,SS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 (2)治疗后患者组血清中BDNF、MTL和SS水平分别为(19.2±5.6)ng/ml、(223.9±44.2)pg/ml、(474.1±50.3)pg/ml,BDNF和MTL水平较前明显增高,SS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为P〉0.05.结论 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BDNF、MTL降低,SS水平升高,治疗后血清中BDNF、MTL水平增高,SS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均向健康水平回归,提示BDNF、MTL和SS在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男,43岁。以上腹部胀痛不适3个月,加重伴发热2d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t38.5℃,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上腹部深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肝区叩击痛。血WBC11.3×109/L,N0.80,肝功能正常,AFP34ng/ml(放射免疫法测定)。B超示:左肝内有1.3cm×1.7cm的低回声占位性病变,边界清,与前腹壁粘连,拟诊为肝细胞癌。择期行左半肝切除术,术中见:肝脏无硬化,第肝段内扪及2cm×2cm大小的包块,质地硬,与前腹壁及膈肌粘连,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剖开标本见,切面呈黄色,包膜完整,镜下见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少数浆细胞和淋巴细胞,连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硬化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0例符合入组标准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全部病例经MRI检查获得脑自质多发脱髓鞘改变作为支持诊断条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特点。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对比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结果:老年多发性硬化所致精神障碍以抑郁、焦虑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幻觉、妄想及认知损害。结论:老年多发性硬化所致精神障碍以情感改变明显,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障碍。早期积极干预治疗效果满意,总有效率为93.33%。  相似文献   
9.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评估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一般状况调查表、危险性评估量表及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T-74)、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潍坊市昌乐县1 500例患者实施项目前后,从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建设、治疗率与复发率、轻度滋事率与肇事肇祸率、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以及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精神疾病防治网络覆盖率由实施前的60%上升到100%;治疗率显著提高(P<0.01),复发率、轻度滋事率及肇事肇祸率均显著下降(P<0.01),实施前后PANSS、SDSS、GQOLI-74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38.2%上升到56.0%.结论 项目的实施对完善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建设、降低肇事肇祸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等方面作用重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值得进一步拓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掌握潍坊市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及服务现状,为制定潍坊市精神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行设计的潍坊市精神卫生资源调查表,对全市16个县、市区的全部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普查,数据统计时间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结果: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精神卫生机构15家,每万人口拥精神科病床1.04张,每10万人口精神科医师数为1.15人,护士数为2.12人,医生、护士本科以上学历分别占32.32%、13.74%,医生、护士高级职称分别占15.16%、0,业务用房床均面积为37.84m2,对精神卫生的投入占全市卫生预算的2.95%,每医师年门诊人次为989.5,每医师年住院人次为70.6,平均住院日为46.9天,床位平均使用率为73.5%,平均每住院床日收费68.56元。结论:潍坊市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建立起来,但存在精神科床位、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较低,基础设施缺乏和落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