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叶松道  苏士海  丁志勇 《疾病监测》2014,29(11):916-919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12亚基p40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IL-12p40水平与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Is)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62例KD患儿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为CAIs组与非CAIs组,根据IVIG治疗效果分为IVIG敏感组与IVIG不敏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KD患儿IVIG治疗前后及33例健康儿童血浆IL-12p40水平,同时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分别测定KD患儿急性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KD患儿急性期IL-12p40水平(pg/ml)(M=689.5,P5=263.5,P95=2261.4)高于正常对照组(M=632.2,P5=226.7,P95=1829.3),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1,P0.01),CAIs组血浆IL-12p40水平(pg/ml)(M=716.2,P5=282.4,P95=2464.1)高于非CAIs组(M=664.1,P5=246.4,P95=19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5,P0.01)。KD患儿急性期血浆IL-12p40水平与CRP水平(mg/L)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1),与白蛋白水平(g/L)呈显著负相关(r=-0.421,P0.01)。IVIG治疗前IVIG敏感组与不敏感组之间血浆IL-12p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3,P0.05),但IVIG治疗后敏感组血浆IL-12p4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7,P0.01),而IVIG不敏感组治疗前后血浆IL-12p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5,P0.05)。结论 IL-12可能参与了KD的免疫损伤过程,血浆IL-12p40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对预测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及IVIG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不同类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不同类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临床HPV多重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PCR-反向点杂交)检测技术,分析192例HPV多重感染者的HPV型别,同时检测其宫颈病变程度;192例HPV多重感染者分为3组,其中高危型HPV多重感染组54例,高危型与低危型HPV的混合感染组108例,低危型HPV多重感染组30例.结果 高危型HPV多重感染组中,16、58、52型HPV最常检出,检出率分别为51.85%、48.15%、24.07%,低危型HPV多重感染组中,11、53、6型HPV最常检出,检出率分别为60.00%、46.67%、40.00%;高危型HPV多重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相比,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两种感染类型与低危型HPV多重感染组相比,宫颈病变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16型HPV(OR值2.94、95%CI:1.47~5.89,P<0.01)使宫颈癌患病风险增加.结论 高危型HPV的多重感染是加重宫颈病变的重要因素,高危的16型HPV感染不但多见,而且使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平均电导和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等VCS参数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血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50例毛支患儿(毛支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外周血标本,统计分析了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以及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电导(MNC)和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MNS)等VCS参数结果。结果毛支组急性期MNV、MNC高于毛支缓解期和对照组,MNS低于毛支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缓解期MNV、MNC、MN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毛支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对照组WBC、N、AN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毛支组MNV、MNC与ANC呈负相关(=-0.234、-0.295,P〈0.05),MNS与ANC呈正相关(=0.242,P〈0.05)。结论毛支急性发作期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存在异常变化,在血细胞计数检测的同时提供MNV、MNC、MNS等参数,或有助于毛支的临床诊断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游离轻链测定对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速率散射比 浊法测定79例DM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尿液中游离轻链(κ、λ)和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M组尿轻链κ、λ和α1-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κ、λ和α1-MG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对照组(P<0.01),DM患者大部分同时存在尿κ和λ的升高,κ/λ值则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病程的增加,DM患者尿游离轻链和α1-MG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不断升高;DM患者尿轻链水平和α1-MG呈显著正相关(P< 0.01),两种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结果无差别(P>0.5).结论:尿轻链κ、λ测定对早期DN的发现有重要意义,可作为DM患者肾脏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晓晴  林莉  苏士海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52-4153
目的:评价NycocardREADERⅡ型金标定量仪及其试剂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价值。方法:对Nyco-cardREADERⅡ型金标定量仪及其试剂的主要性能进行了评价,内容包括重复性、准确性、线性、可比性和稳定性。结果:批内重复测定高、中、低值,CV≤5.5%,日间重复测定质控血清结果(23.55±0.83)mg/L,CV3.5%;线性回归方程Y=0.995X+0.172,r=0.999;与特定蛋白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作相关性分析,r值分别为0.995、0.981;全血与血清结果比值0.85~1.15;全血标本在缓冲液中保存90min内结果均无多大变化。结论:Nycocard金标仪检测CRP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仪器的相关性,适合应用于临床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6.
腰椎管狭窄合并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小板5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有报道哮喘发作时存在血小板的功能异常[1]。我们应用SysmexXE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哮喘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 LCR)5项参数,并动态观察它们的变化,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IL-12 p40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毒载量、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及32例健康体检者血浆IL-12p40水平,采用速率法和FQ-PCR法分别测定丙型肝炎患者血浆ALT活性和HCV RNA水平。结果:丙型肝炎组血浆IL-12p40水平(pg/ml)低于对照组(P<0.01)。丙型肝炎患者血浆IL-12p40水平与ALT活性(U/I)呈负相关(r=-0.420,P<0.01)。丙型肝炎患者中高水平HCV RNA组血浆IL-12p40水平低于低水平HCV RNA组(P<0.05)。治疗前干扰素应答组与无应答组血浆IL-12p40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应答组IL-12p40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IL-12p40水平低下,其水平变化可反应患者体内HCV病毒载量及肝损程度,并与干扰素应答有一定关联,但在治疗前尚不能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抗溶血、脂浊、黄疸干扰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重复测定正常水平定值血浆和异常水平定值血浆各10次,采用干扰物(溶血性血红蛋白、脂肪乳和胆红素)分别加入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APTT、PT、TT和FIB重复测定的影响度都≤2.5%,测定干扰物试验血浆APTT、PT和TT的影响范围在±5.2%内,FIB的影响范围在±8.3%内。结论:该仪器具有较好的抗溶血性血红蛋白、脂浊、黄疸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疏肝动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增多相关症状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例,予以疏肝动胃汤日服1剂,共4周。在服药前后分别摄立位腹部平片,扫描进入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选取腹部平片上肠道气体范围,并计算出肠道气体在规定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GVS)。比较治疗前后GVS值的变化,同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服药前后抽取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检测P物质及胃动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GVS(0.045±0.016)明显小于治疗前(0.072±0.022)(P〈0.01);腹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后腹痛症状积分(0.81±0.62)较治疗前(2.02±0.92)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腹胀症状积分(0.72±0.0.68)与治疗前(1.88±0.90)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血浆P物质及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疏肝动胃汤能减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的潴留,有效缓解肠气相关腹痛及腹胀等症状,可能与其提高P物质及胃动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