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深入探索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方法。研究结合管理实践,对过程管理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将过程管理理念与内容融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中。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科学有效的住培过程化管理,以过程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有助于住培制度的更新与落实,还构建了多角色关联互动的桥梁,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推动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该研究为保障培训质量提供了有效工具,对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心血管疾病(CVD)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问题。“心血管代谢风险”在国际上是个新概念。如果患者具有2项或以上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其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和CVD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心血管代谢风险是一组可以被修正的危险因素的组合,包括腹型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色钉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以昆明小鼠为实验材料,将脂多糖(LPS)定位注射至黑质内复制PD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LPS 实验对照组、低剂量实验组(LPS+ 100mg/kg)、中剂量实验组(LPS+ 200mg/kg)和高剂量实验组(LPS+ 400mg/kg),每组6只。用免疫荧光方法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黑质内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LPS实验对照组小鼠的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少于假手术组(P<0.05),且细胞胞体变圆,突起变短;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 多呈激活形态。低剂量实验组与中剂量实验组小鼠黑质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多于LPS实验对照组(P<0.05),星形胶质细胞密度降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黑质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剂量与中剂量的色钉菇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对LPS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同时给患者、社会和政府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甘精胰岛素是胰岛素的类似物,可以使患者在获得较好血糖控制的同时较少发生低血糖反应,但其价格相对较高。本文总结了有关甘精胰岛素治疗的药品经济学评价结果。研究显示,与中效胰岛素或者其他常用治疗方案相比,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因低血糖反应减少和相关住院减少等原因降低部分近期治疗成本,长期治疗因慢性并发症减少而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非病毒(已知甲~戊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60岁及以上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98例同期住院的60岁以下成年人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jE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乏力和纳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中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以药物性肝病(DILD)居首位(40.32%),其它依次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20.97%)、胆源性疾病(17.74%)、心肺功能不全(9.6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DILD患者中增高最为明显,老年组DILD患者ALT和AST高于非老年组[ALT:(775.83±478.51)vs(526.44±401.54)U/L,AST:(663.61±464.85)VS(457.45±521.78)U/L;P〈0.01]。引起老年人肝损伤的药物主要是中药(40%)、非甾体类消炎药(12%)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2%)。结论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以DILD最为多见,其次为NAFLD和非肝源性疾病导致肝损伤,临床医师应特别重视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林寰东  胡予  吴丹  高鑫 《上海医学》2004,27(7):452-456
目的 探讨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亚组分的特征及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 ,调查 175例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组 )和 39名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两组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腰臀比、血糖、血脂 ,并采用 2 %~ 16 %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 (PAGE)法检测LDL颗粒直径。对糖尿病组患者进行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和颈动脉、股动脉、髂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检查。结果 糖尿病组总胆固醇 (TC)和三酰甘油 (T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TC :(4 .5 9± 0 .80 )mmol/L∶(4 .32± 0 .5 4 )mmol/L ;TG :(1.91± 1.15 )mmol/L∶(0 .89± 0 .2 9)mmol/L ,P值均 <0 .0 5 ];LDL颗粒直径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 [(2 6 .5 9± 1.18)nm∶(2 7.4 3± 1.2 4 )nm ,P <0 .0 5 ]。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TG与LDL颗粒直径成负相关 ,且是LDL颗粒直径的主要影响因素。糖尿病组中 ,伴有大血管病变者的LDL颗粒直径明显小于不伴有大血管病变者。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LDL颗粒直径变小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紊乱 ,TG升高是LDL颗粒直径变小的主要影  相似文献   
8.
对140例病程小于1年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强化治疗,治疗1年后根据血压(BP)、血脂、血糖达标情况分组比较,发现BP达标组血流介导的扩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均优于未达标组;血糖、血脂是否达标对这些指标无明显影响;无论BP、血糖、血脂是否达标,对血管内中膜厚度无显著影响。因此,强化BP治疗可延缓新诊断T2DM患者内皮扩张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将11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卡限制组,干预24周后比较两组大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显示,从幼年期开始的热卡限制能改善成年大鼠糖负荷后的早期胰岛素分泌相,并减缓氧化应激,这些现象与其体重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5例小儿moyamoya病(MD)颞浅动脉(STA)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病理,它们的变化是中膜平滑肌细胞变性、破坏,内弹力板变薄、断裂和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这些变化与成人MD脑动脉和STA的病变一致。小儿MD的STA中能看到大量较早期和较轻的病变,如中膜平滑肌细胞空泡变性、质膜破坏、或仅见于内弹力板两侧的肌细胞坏死;内弹力板破坏轻;内膜增生轻,没有管腔狭窄,与成人不同。本文对MD动脉病变的发展过程和病因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