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通气治疗组20例和常规通气组16例,序贯通气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常规通气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随后以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例(10%)和6例(37.5%)(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3±2.3)d和(11.8±5.3)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2±9)d和(25±14)d。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检测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诊治并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78例。入院时均行BNP、心脏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2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18例)、非大面积肺栓塞(32例)三组。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右心功能不全组与右心功能正常组;观察住院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同分组患者BNP和右心功能变化。结果大面积肺栓塞[(792.36±132.76)pg/mL]、次大面积肺栓塞[(528.89±101.36)pg/mL]与非大面积肺栓塞[(187.35±38.36)pg/mL]血浆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功能不全组与右心功能正常组间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2.76±162.28)pg/mL比(392.43±86.76)pg/mL,P<0.05];右心功能不全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25/40)比31.6%(12/38),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发现,大面积肺栓塞、次大面积肺栓塞、非大面积肺栓塞和血浆BNP浓度变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91,P<0.05)。心功能分级与血浆BN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12,P<0.05)。结论患者发病时血浆BNP值越高,病情越严重,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大面积肺栓塞、次大面积肺栓塞、非大面积肺栓塞和血浆BNP浓度变化呈正相关,心功能分级与血浆BN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动态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抗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75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监测患者血清PCT浓度,当患者出现感染症状体征且PCT值>0.5μg/L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体征改善且PCT值<0.5μg/L超过3 d或PCT值下降90%基础值并持续3 d则停止抗菌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 cDDDs)、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等。结果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cDDDs、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PCT水平以指导SAP抗菌药物应用,可显著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使用量,并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95例机械通气患者中,76例为VAP患者(25.76%),其中49例好转(64.47%),机械通气时间(5.13±2.85)d;27例死亡(35.53%),机械通气时间(8.10±1.43)d。VAP致病菌以G-杆菌感染为主,占63.22%;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P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的8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T或内毒素指导组(病例组43例)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组43例)。每天监测两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水平,PCT临界值为0.5μg/L,内毒素为0.01 EU/ml,病例组当临床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出现且PCT〉0.5μg/L或内毒素升高达>0.01 EU/ml时开始抗生素治疗,当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且PCT下降到〈0.5μg/L或内毒素下降达〈0.01 EU/ml时超过3d停用抗生素。在对照组抗生素治疗预防给药2周,如果临床感染的体征和症状仍存在,继续抗生素治疗直到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3d,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生存率、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抗生素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监测PCT、内毒素指导SAP患者合并感染治疗中是有用的指标,有利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减少细菌耐药和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行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CB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MO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为(15.3±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4.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UN、HR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H、HCO3-、MA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行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的镇静、镇痛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50例ICU需要镇静镇痛的患者,按收治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成A、B两组,A组应用右美托咪啶,B组应用咪达唑仑,对两组药物的作用效果及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的镇静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都很高。A组唤醒时间短于B组,但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呼吸减弱、低血压、心动过缓、顺行性遗忘等现象的出现频率均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好,低血压,呼吸过缓,心动过缓,顺行性遗忘等副作用的发生概率小,可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通气治疗组20例和常规通气组16例,序贯通气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d)治疗;常规通气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随后以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例(10%)和6例(37.5%)(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3±2.3)d和(11.8±5.3)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2 +9)d和(25±14)d.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皮质醇(COR)、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根据其就诊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效果、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血清COR及HMGB1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分数、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FVC、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_1、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OR、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OR、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腹痛、腹泻、耳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细菌清除效果,缩短患者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改善患者肺功能并降低血清COR、HMGB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