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深静脉导管引发的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的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深静脉置管的时间、置管皮肤条件、置管部位、输入液体成分、患者年龄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深静脉置管时间越长脓毒血症发生率增加,置管皮肤带创面出现脓毒血症几率增加,静脉导管输入高渗液体更容易发生脓毒血症,患者年龄越大出现导管脓毒血症的机会越多。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时间、皮肤条件、输液成分及年龄增加了引发脓毒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出现湿疹样改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4月就诊于空军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41例,通过制订病例调查表记录患者信息和病情变化情况,利用图像采集设备记录皮损图像信息,应用SPSS16.0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41例中,出现湿疹样改变122例,发生率为50.6%;出现湿疹样改变与未出现湿疹样改变的患者在皮肤类型、瘙痒评分及疾病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家族史、病程及皮损形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自觉瘙痒感强烈、皮肤干燥或处于进展期时,皮损易出现湿疹样改变,在治疗早期应当重视口服止痒药物及外用保湿剂,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促进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银制剂用于烧伤创面外用药已有数十年历史,主要有磺胺嘧啶银、纳米银敷料、银离子敷料,目前并没有同时比较三者在Ⅱ度烧伤的效果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采用网状 Meta分析的方法,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分析纳米银敷料、银离子敷料、磺胺嘧啶银治疗Ⅱ度烧伤的疗效,进而选择最佳的含银制剂。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比较纳米银敷料、银离子敷料、磺胺嘧啶银治疗Ⅱ度烧伤的随机对照试验,两个作者独立筛选研究、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数据分析采取 Stata软件进行分析,二分类变量数据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及其95% 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结果纳入14个研究(1211例患者)。纳米银敷料(M D :-4.13,95% C I:-5.74~-2.52)、银离子敷料(M D :-3.25,95% C I:-5.00~-1.49)较磺胺嘧啶银具有较快的伤口愈合时间,但是纳米银敷料和银离子敷料在伤口愈合时间上没有统计学差异(M D :0.89,95% C I:-1.49~3.27)。在伤口愈合时间上,纳米银敷料成为最佳治疗的可能性为77.2%,其次为银离子敷料(可能性为22.8%),最后为磺胺嘧啶银(可能性为0%)。纳米银敷料的细菌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磺胺嘧啶银(OR:0.36,95% C I:0.15~0.87),银离子敷料的细菌感染发生率与磺胺嘧啶银(OR:0.52,95% CI:0.18~1.51)、纳米银敷料(OR:1.43,95% CI:0.36~5.66)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菌感染发生率上,纳米银敷料成为最佳治疗的可能性为70.3%,其次为银离子敷料(可能性为29.7%),最后为磺胺嘧啶银(可能性为0%)。结论纳米银敷料可能是目前相对于银离子敷料和磺胺嘧啶银的最佳敷料,但是需要未来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建立儿童白癜风临床特征与预后关系的评估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建立儿童白癜风患者标准病历;收集儿童白癜风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口服中药、微量元素、维生素,联合PUVA光化学疗法。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50处皮损中痊愈36处,显效32处,有效30处,无效52处,痊愈率为24%,显效率为21%,有效率为20%,无效率为35%,总有效率为65%;PUVA照射时间、皮损部位、皮损毛发颜色、皮损面积和疗程规范情况为影响因子,对疗效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应被纳入到回归模型中参与建立模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白癜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达65%;PUVA照射时间、皮损部位、皮损毛发颜色、皮损面积和疗程规范情况对儿童白癜风预后评估影响显著;初步建立儿童白癜风评估预后模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与非皮损区、患者与正常人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方法:1.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36例,使用皮肤屏障功能测试仪测定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健康志愿者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PH值及经皮水分流失(TEWL)。2.收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3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分别采用压板法、分光光度法测定NO、VitE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PH值为(5.69±0.61)高于非皮损区PH值和健康对照组PH值;皮损区含水量为(17.90±6.75),低于非皮损区及健康对照组;皮损区TEWL为(18.58±11.55)g/m 2h,高于非皮损区和健康对照组;然而非皮损区与健康对照组的PH值、角质层含水量及TEWL无统计学差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维生素E含量(7.27±0.96)μg/mL低于健康对照组,银屑病组血清NO含量(5.29±1.91)μ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异常,表现在皮肤表面PH值升高、角质层含水量下降、TEWL值升高、血清VitE下降、血清NO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清创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纳米银敷料覆盖创面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血必净静脉注射治疗。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2.8±2.5)天,对照组为(18.6±3.1)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观察组分别为57.41%、96.30%、98.15%,对照组分别为37.04%、85.19%、88.49%。创面愈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水平2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可以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炎性介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高纯度蝙蝠葛碱.方法:利用两性生物碱可溶于酸水、碱水且在pH8-9易形成沉淀的性质,从北豆根中提取酚性总碱;利用蝙蝠葛碱的酸性与其他碱酸性的差异性,采用碱水溶液萃取,将蝙蝠葛碱同其他酚性碱分离.结果:提纯后的蝙蝠葛碱利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平均含量达96%以上.结论:优选的精制工艺稳定、可行且易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近四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T-ALL)的临床表现、形态学改变及其预后。方法分析1例NT-ALL患者的血涂片、骨髓象、免疫表型、遗传学等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分析NT-ALL的性质。结果该例NT-ALL患者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根据骨髓形态学、免疫表型被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染色体为近四倍体核型(81-103染色体)。结论成人NT-ALL比较罕见,形态学特点与经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所不同,原幼淋巴细胞体积大或巨大,细胞核形态多不规则,核仁大,有空泡且预后差,这可能与近四倍体核型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9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总T、CD4+T、CD8+T、总B和NK细胞的比例及绝对值,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58.06%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降低,35.48%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流式分析显示,外周血T(84.95%)、B(76.34%)和NK(92.47%)细胞分布比例多处于正常范围,CD4+/CD8+比例异常占60.22%。外周血T(60.22%)、CD4+T(58.06%)和CD8+T细胞(64.52%)绝对值以降低为主,B细胞绝对值降低者占44.09%,NK细胞绝对值降低者占32.26%。腺癌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鳞癌患者水平(P=0.047)。腺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和绝对值均显著低于鳞癌患者水平(P值分别为0.0025、0.02)。其余指标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