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肺静脉异位引流 (APVC)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不典型。 1995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心脏外科共收治APVC患儿 12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APVC患儿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8个月~ 10岁 ,平均 4 .2±1.6岁。 3岁以下 6例 ,体重 5~ 2 5kg。均经X线胸片、心电图 (EKG)、彩色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 ,其中 5例经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 ,均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依据。二、分型[1]   12例中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PAPVC) 8例 ,其中 7例并房间隔缺损 (ASD) ,1例同时并左上腔 ;另 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witch术(大动脉转换术)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中的应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应用Switch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7例.手术平均年龄(3.14±4.56)个月,体重(4.12±9.45)kg.结果 手术死亡1例,其余随访2月~3年,胸片,心脏超均提示心脏能状况良好.1例患儿主肺动脉吻合口压差35mm Hg.结论 大动脉转换术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保持肺动脉吻合的低张力和冠状动脉移植的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变化与心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患儿的心肌酶谱、心功能.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项心肌酶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经治疗1个月后心肌酶指标均显著下降.且患儿肌酸激酶心肌同功能(CK-MB)增高者中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者显著高于CK—MB正常者。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惠儿心肌酶增高.部分患儿心功能降低,心功能降低与CK—MB有关。  相似文献   
4.
十字交叉心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4例十字交叉心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4例十字交叉心患者(平均年龄3.2岁;平均体重10.9kg)。1例采用心内隧道修补术(intravetricular tunnel rapair IVR),1例采用双向Glenn手术,1例采用双侧双向Glenn术,1例采用IVR+大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结果住院死亡1例,为采用IVR者,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行双向Glenn手术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生长发育良好,SpO288%左右;1例行IVR+ASO者,随访6个月,心脏较术前略缩小,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十字交叉心病理解剖复杂,必须根据不同的解剖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明确的术前诊断是优化手术方式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大动脉调转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2004年3月-2008年8月22例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ASO)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8月应用ASO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2例,Taussing-Bing畸形1例。年龄4d~3岁,其中<30d16例,30~40d5例,6个月1例,3岁1例;男18例,女5例;体重3~12(6.5±2.3)Kg。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2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例9,卵圆孔未闭14例,十字交叉心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一期大动脉调转术20例,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3例。结果手术死亡4例(17.3%),19例术后23~312(74±13)h脱呼吸机,术后11~25(17±5)d出院,访3个月~4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一期和快速二期ASO治疗大动脉转位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术中保持冠状动脉移植吻合的低张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QT cd)的影响,为中药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h以内住院患者59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稳心颗粒5g/次,每日3次,连用14d。应用床边12导心电图机分析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QT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QTc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cd,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年龄≥70岁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病死率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年龄≥70岁、并接受主动脉瓣置换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血压144例(58.5%),心房颤动42例(17.1%),肥胖27例(11.0%),有心脏手术史18例(7.3%).结果 手术30 d内死亡29例,病死率为...  相似文献   
9.
白希玲  王萍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4):56-56,58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与中药浓缩颗粒剂黄芪合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18名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加黄芪,观察组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系统变化等。结果每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与黄芪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中非代谢性小颗粒对血管的损伤。方法把试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注入0.1ml不同微粒浓度的液体,然后饲养6个月后宰杀,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变化和病理性改良。结果实验动物的生化改变与正常小鼠有显著差别,病理观测发现有疾病性改变。结论试验小鼠的改变证明大量输液对机体有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