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3H—TdR的单个细胞核内吸收剂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H-TdR的单个细胞核内吸收剂量估算申本昌陈冠英(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郑州450053)氚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有机氚结合形式,它是DNA合成的前体物,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H-TdR发出的粒子是已...  相似文献   
2.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至今尚未找到其致病基因。大部分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和4q35区域3.3-kb的串联重复序列Z4D4的整倍缺失紧密连锁,几乎所有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Southern杂交片段小于35 kb(少于11个D4Z4重复序列),而正常人群该片段为350 kb(11-150个D4Z4重复序列)。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在4q35区域内,排除了FRG1、FRG2、ALP、ANT1、DUX4、YY I、HMGB2及Nu-c lolin等几个可能的候选基因;有关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病机制的位置变异效应假说,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另一假说认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4Z4区域内类似沉默子的序列与转录抑制复合物相结合,由于D4Z4的缺失,该复合物不能形成并导致D4Z4上游基因的过表达,有关基因的过表达通过某种不明机制导致FSHD疾病的发生;D4Z4的缺失使4qter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异常,使许多基因的表达不正常,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最终导致FSHD疾病的发生,也是FSHD发病的可能性机制之一。FSHD的发病相关基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Rh-献血者RHD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郑州市 12 8例献血者Rh基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完全存在 2 6例 (2 0 .3% ) ,完全缺失 79例 (6 1.7% ) ,部分缺失 2 3例(18.0 % ) ,完全存在者可通过吸收放散实验及家系调查证实是否为弱D。结论 RHD基因存在高度多态性 ,在临床输血中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背景: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克服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局限性,但目前对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模型mdx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肌分化潜能研究未见报道。 目的:拟建立体外分离培养mdx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其成肌分化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1/07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4~6周龄纯系雄性mdx鼠10只,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饲养于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实验中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兔抗鼠MHC抗体为Chemicon公司产品。 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mdx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胰酶+EDTA消化传代。取传至第3代的细胞,按1×104/孔接种于24孔板,置于含两性霉素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向肌细胞方向诱导分化,2周后更换为不含两性霉素B、但添加马血清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周。 主要观察指标: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生长曲线及成肌诱导分化。 结果:原代培养24 h后,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约80%贴壁生长,第3代细胞多呈梭形,形态比较均一。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和CD44等间质类细胞的表面分子,不表达CD11B和CD45等淋巴造血细胞的表面分子。接种后第一两天细胞处于潜伏期,第3天细胞增殖旺盛,进入对数生长期,至第4天细胞数增长一倍,第5天进入平台期。两性霉素B诱导后细胞有少量死亡,停用后更换马血清促进细胞成肌,7~10 d可见有肌管样细胞形成,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肌管样细胞呈MHC阳性,DAPI复染后可见肌细胞内有多个细胞核。 结论:在两性霉素B与马血清依次诱导条件下,体外可成功分离培养基因缺陷mdx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证明其具有成肌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单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的Bayes分析方法的教学技巧。方法通过系统讲述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估计,引入在夫妻双方或一方基因型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Bayes公式精确计算各种单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结果利用Bayes公式精确计算遗传病再发风险,可以为患者家庭提供可靠的遗传咨询信息及正确的婚姻、生育指导,作为是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Bayes公式精确计算遗传病再发风险的教学需要必要的教学技巧,其中讲述条件概率的计算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结论利用Bayes公式精确计算遗传病再发风险比单纯利用孟德尔分离定律更能准确地计算遗传病的再发风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强化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部分RhD(一)献血者RhD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hD(-)本省无关供血者中RhD的构成情况。方法:采用PCR-SSP法对80名常规血清学RhD(-)本省供血者RhD基因外显子2、3、4、5、6、7、9、10和内含子4及RhCE内含子4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结果:80名RhD(-)供血者中RhD基因完全缺失53例,占66.2%;RhD基因部分缺失7例,占8.7%,其中大部分为3-9外显子缺失;RhD基因完整存在20例,占25%。结论:本省常规血清学RhD(-)无关供血者RhD基因存在高度多态性,提示本省人群RhD(-)特征有多种遗传机制,目前在白种人群中使用的DNA鉴定Rh血型的方法不适合我国人群,临床上应采用适合我国人群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及携带者的dystrophin基因致病突变类型,为防止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再发提供信息.方法 利用多重引物连接依赖式扩增技术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临床研究发现的2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DMD基因突变.结果 缺失突变10例,重复突变1例,终止密码子突变4例,5例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 通过致病突变的检测可以为防止患者家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再发提供优生优育指导.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随着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丙型肝炎的检测及诊断水平也得以提高。近几年分子生物学领域新近建立的聚合酶链反应(RCR)技术应用于丙型肝炎的研究,则提高了丙型肝炎的确诊率,使人们对丙型肝炎及其病原因子有了进一步了解,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沙门氏菌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沙门氏菌病,是细菌腹泻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常规培养方法分离和鉴别沙门氏菌操作复杂、费时,经研究发现,4-甲基伞形酮辛脂(4-Methylumbeliferyl-caprylate,MUC)即MUC快速荧光法可快速检测食...  相似文献   
10.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1A的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1A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来自33个无关家系的50名临床诊断FSHD的患者进行EcoRⅠ BlnⅠ双酶切基因诊断以及临床表型评分,应用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FSHD1A基因诊断的EcoRⅠ BlnⅠ/p13E-11DNA片段大小与临床表型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0名FSHD患者的基因诊断结果为EcoRⅠ BlnⅠ/p13E-11DNA片段大小介于10 ̄33.5kb,平均(17.70±6.628)kb,其中同一家系中不同患者的基因诊断结果相同。对33个家系各取一名患者的基因诊断结果与临床表型评分做相关分析,R=-0.34,P=0.03。校正控制年龄因素后做偏相关分析,R=-0.3775,P=0.017。结论EcoRⅠ BlnⅠ/p13E-11DNA片段大小与FSHD1A的临床表型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它在判断FSHD1A病情预后以及遗传咨询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