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疗废物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环境质量的特殊污染源。检验科是医院医疗废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患者的血液、体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性物品。检验科每天接受大量血液、体液及其它标本。这些标本在完成检测、超过规定保存期后就成医疗废物。因此。做好检验科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对于防止传染病传播及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职业危害十分重要。虽然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颁布施行。但这两个文件没有具体实施的细则。而且在实际工作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下面介绍我科医疗废物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患者在住院期间多次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在发现医院感染患者时能及时识别可能发生多次医院感染的患者提供依据,更为进一步提供合适的防护措施避免多次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共纳入分析734例,其中发生多次医院感染的患者218例(29.7%),发生多次医院感染最多的科室是ICU,共94例(43.1%);多次医院感染患者当中原发病以卒中(63例,28.9%)和呼吸系统疾病(47例,21.6%)为主;多次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150例,68.8%)。在ICU发生医院感染(OR=3.65,95%CI 1.98~6.71))、原发病为卒中(OR=1.91,95%CI 1.05~3.48)、有营养不良易感因素(OR=1.74,95%CI 1.08~2.79)、有操作易感因素(OR=1.92,95%CI 1.19~3.10)、小腿围<31 cm(OR=2.32,95%CI 1.32~4.06)可能为多次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NRS2002评分<3分(OR=0.32,95%CI 0.17~0.62)可能为多次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控制多次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是ICU,而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对避免发生多次医院感染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中医院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庭辉  田碧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882-3884
目的:分析综合性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入住ICU的病例(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时间超过24h)共295例,以入院诊断分类、病情评级、治疗情况、易感因素、感染前侵入性操作、手术情况、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为分析因素。用SPSS11.0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P=0.02,OR=20.61)、病情评级(P=0.00,OR=6.77)、住院≥7d(P=0.00,OR=50.71)、营养不良(P=0.03,OR=4.45)、使用免疫抑制剂(P=0.00,OR=67.73)、使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P=0.01,OR=15.79)和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P=0.00,OR=7.23)等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病情评级、住院≥7d、营养不良、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和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是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内源性医院感染是ICU医院感染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对常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的可行途径。方法用自制中药液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采取试管内药液稀释法和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中药液对全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多重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作用较大,对多重耐药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较弱。结论由于中草药的多作用机制,一般在临床不易形成耐药,但中草药目前的炮制和使用情况下难以达到如此高的体内浓度,难以替代抗生素,应在中草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上进一步研究,以减少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5.
田碧文  庞雪云  孙蕾  马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671-3672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分离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CFU/mL;配制结核杆菌菌悬液,菌量为5×108CFU/mL。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菌悬液和小鼠巨噬细胞按1∶1混合,分别作用10、30、60、90、120、180min,4℃1500r/min离心10min,PBS液洗涤细胞 1次。加入含15%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置37℃,5%CO2孵箱中培养4h。取出培养瓶用刮匙轻轻将贴壁细胞刮下,1200r/min离心10min,分别用70%乙醇、2% 戊二醛和4%甲醛固定,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oll样受体2(TLR2)和Bcl-2表达水平。用未加结核杆菌悬液的小鼠巨噬细胞作对照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凋亡组各时间段内TLR2水平无显著变化,但凋亡组各时段TLR2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组巨噬细胞内Bcl -2基因的表达水平10~90min无显著变化,120min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杆菌 H37Rv株在感染的早期对宿主巨噬细胞有较强的致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医院文化管理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将医院文化管理应用于手卫生专项管理当中,比较文化管理前后医院手卫生设施建设和护理人员手卫生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医院开展手卫生文化管理后,洗手液、消毒凝胶及手卫生操作图示的配备率分别由70.17%、41.98%、60.22%上升到95.03%、90.02%、95.80%;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科室自行开展监测占比及护理人员接受手卫生培训占比由之前的52.56%、15.38%、24.61%上升到92.30%、82.05%、96.83%;洗手正确率及执行率分别从48.68%、25.53%上升到98.71%、52.67%,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文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手卫生的管理工作当中,并能持续提高和保持护理人员手卫生行为的积极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液前瞻性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了解透析相关医院感染情况,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液进行前瞻性细菌学监测。结果 血液透析液细菌数严重超标现象,经现场调查,通过加强透析水路、透析液配制过程中的清洁消毒和无菌操作等环节的严格管理,及时得到控制。结论 对血液透析液进行微生物学前瞻性监测,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多药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目前,国内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多药耐药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1-2]).  相似文献   
9.
动态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实验及临床联合用药的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实验及临床联合用药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VITEK32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调查与实验菌株相对应的临床联合用药病案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联合用药的耐药性。结果 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对6种主要抗菌药的耐药率增加20%以上。从2004年1月开始出现全耐药株,至2005年6月该院已出现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8株,其MIC值均有明显增加。临床联合用药方案中,以舒巴坦/丁胺卡那,舒巴坦/环丙沙星,他唑巴坦/丁胺卡那,亚胺培南/丁胺卡那耐药率较低。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临床要根据药敏试验的MIC结果选择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安尔碘皮肤消毒剂 型 (无醇型 )的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观察 ,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大肠埃希菌 (CMCC44 10 2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 6 0 0 3)、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ATCC9372 )。吸管、平板、试管、培养基等。1 .2  定量杀菌实验 将上述 3种细菌稀释至 5× 10 6 CFU /ml,取 0 .5 ml菌液加入 4.5 ml实验浓度的消毒液中混匀 ,作用预定时间后 ,取 0 .5 m l加入 4.5 ml中和剂内混匀 ,中和10 min后 ,取该液 0 .5 ml倾注普通营养琼脂并混匀。置 37℃培养 48h,计数菌落数 ,计算杀灭率。1 .3 有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