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捕获小兽携带汉坦病毒(HV)情况,为该地区对HV感染流行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1月采用夹捕法和弓形夹法在中哈边境铁路沿线区域捕获小兽,随机选取95份小兽肺组织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采用HV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 95份小兽样本经PCR检测及测序发现阳性样本24份(其中大沙鼠11份,红尾沙鼠、子午沙鼠和柽柳沙鼠各4份,灰仓鼠1份),阳性率为25.26%。经DNAman比对分析发现5个不同HV基因型,同源性为98.41%;BLAST序列分析均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录的汉城型汉坦病毒(SEOV)的同源性达98.09%~98.33%。遗传进化树显示,与汉城型DPRK08聚为一支。结论中哈边境阿拉山口铁路沿线区域首次在大沙鼠、红尾沙鼠、子午沙鼠、柽柳沙鼠和灰仓鼠中检测出SEOV,证实该地区有5种鼠类携带感染HV。  相似文献   
2.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丙烯腈单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丙烯腈单体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97.5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7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丙烯腈单体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蜱类进行Q热立克次体核酸检测。方法 采集蜱样本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聚合酶链反应扩增Q热com1基因,通过Blast软件比对分析测序产物,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253只蜱,其中优势蜱种为亚洲璃眼蜱,蜱类的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蜱携带Q热立克次体核酸平均阳性率为16.21%(41/253),亚洲璃眼蜱阳性率为22.65%(41/181),血红扇头蜱、短垫血蜱和边缘革蜱均为阴性,亚洲璃眼蜱显著高于其他蜱种。序列分析显示与Coxiella burnetii Cb175_Guyana(HG825990,圭亚那)进化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结论 阿拉山口口岸地区亚洲璃眼蜱在16S rRNA和COⅠ基因序列间存在多样性,并首次在中哈边境地区亚洲璃眼蜱中检测到Q热立克次体核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保障口岸鼠防安全屏障监控防线,为及时发现、监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检验检疫机构在口岸出入境通道、城区、郊区、野外区等场所创立卫生检疫5道鼠防安全屏障监控防线。定人、定时、定点对动物、媒介、人间疫情进行监控。结果在口岸出入境通道第一道防线中查获了邻国输入性重要医学媒介7目10科13属16种54批。在第二道城区防线、第三道郊区防线、第四道野外防线中发现了输入性鼠疫宿主、媒介、新种及重大疫情。在第五道口岸人群防线中报告与鼠疫相关疫情13例,居民报告自毙鼠情9起。7年来堵截了境外疫情的传入,降低了城区家栖鼠类、媒介优势种群密度,消弱了郊区鼠类向城区迁移、媒介的交换,掌握了口岸5道防线的宿主、媒介、人群疫情动态,及时控制了口岸疾情传播的隐患、风险。结论口岸5道卫生检疫鼠防安全屏障监控防线的创建,具有多方式、多区域、多场所、多功能的综合监控优势,集5道防线之合力,填补了以往口岸卫生检疫鼠防监测单一的多项空白,是口岸鼠防监控工作一项意义深远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了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100.2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4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含量的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准确称取样品于顶空瓶中,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加盖密封,放入自动顶空进样器,供气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采用DB-624毛细管柱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50、0.9992和0.9977)。平均回收率为8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1.72%。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合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哈边境地区臀突客蚤(Xenopsylla minax)中立克次氏体携带情况。方法收集阿拉山口口岸臀突客蚤样本,PCR扩增立克次体17 kDa基因片段,PCR产物测序并BLAST比对,利用Mega 6.0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42.86%(3/7)的臀突客蚤携带立克次体,17 kDa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与Candidatus Rickettsia senegalensis和Rickettsia bellii同源性最高。结论中哈边境口岸地区臀突客蚤携带立克次体核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输入性猫栉首蚤指名亚种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和Ⅱ(COⅡ)基因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 从2014年1月入境集装箱死猫体表采集蚤类样本,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DNA,PCR扩增COⅠ和COⅡ基因并测定序列,使用Mega 6.0通过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OⅠ和COⅡ基因富含A+T,碱基突变多为置换突变,无移码,缺失和插入突变;Blast显示与澳大利亚猫栉首蚤指名亚种同源性较高(99%).结论 COⅠ基因序列存在足够的变异能够区分亲缘关系很近的种类,为外来或新发现的蚤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房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是当今世界重要人兽共患病.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流行区域从西北重灾区现已扩散到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在中哈边境口岸地区该病的中间宿主未见有大沙鼠等沙鼠类动物感染的报道.2006年5月阿拉山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鼠疫监测的同时从大沙鼠肺组织中首次发现多房棘球蚴,随后又在红尾沙鼠、子午沙鼠、柽柳沙鼠发现该病,为此,我们于2006-2012年对该病在野生动物中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越来越多,支原体主要是解脲支原体(UU),是引起尿道(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由于它缺乏细胞壁,所以B内酰氨类等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无作用。而链球菌、卡那霉素等多种药物又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对支原体进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经验治疗,特别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