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的膀胱肿瘤组织c—met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3例不同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的膀胱肿瘤组织中c-met的表达水平。结果:移行上皮细胞癌、鳞癌和腺癌组阳性率分别为80.0%、42.8%、33.3%,移行细胞癌组织c-met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P〈0.05);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6.7%、53.8%、72.7%,高、中、低不同分化组中c—met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met在移行上皮细胞癌膀胱癌患者组织表达明显增高,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1990年6月至2000年6月36例非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的36例病人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外伤性肝破裂,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重要的,在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选择非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血糖动态监测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糖的动态变化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术中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的测定。结果:无肝前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无肝期,血糖较无肝前期进一步升高;新肝期,随着移植肝循环开放,血糖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结论:在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前期血糖明显升高;无肝期血糖升至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血糖动态监测有助于术中根据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明  李从于  叶倩  甘文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2):208-208,19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eon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的,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激活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患者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休克或微循环衰竭,微血管栓塞及微血管病性溶血等,急性型尤为凶险,如不及时诊治.可严重危及生命,因而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本文用UF-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了200例胸腹水,并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文  袁艳辉 《中医药导报》2007,13(12):50-50,67
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关节腔注射,并配合内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1例,治愈19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6%。并对本病的发病与疗效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关启痹蜜丸配合牵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关启痹蜜丸配合牵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3—01/2005-01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的原位肝移植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32~65岁。其中4例为肝炎后肝硬化,2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化。术前、术中及术后3d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选择正常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2例,对照组及其他患者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检测。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纳入肝移植受者6例,肝硬化患者22例,正常体检者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6例原位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对照组低(P〈0.01),在新肝期渐渐升高,术毕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d继续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新肝期开始升高,术后第1天升至峰值,第2,3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范围。肝硬化患者组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为(41.592&;#177;14.603)μkat/L,与正常对照组(132.526&;#177;18.654)μkat/L比较明显偏低(P〈0.01)。结论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作为判断植入肝脏存活的生化指标之一,联合其他指标用来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美国雅培产CD-1600血球计数仪能准确、快速测出血细胞的18个参数,仪器的准确使用对仪器的保养、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就该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