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rAAV2/1-Acrp30对实验性糖尿病对大鼠肝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高糖喂养4周加上35mg/kgSTZ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组、脂联素治疗组、空病毒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血糖、饮水量、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APN显著下降(P〈0.01);与糖尿病对照组及空病毒组相比,治疗组的饮水量、空腹血糖的情况是显著降低(P〈0.05),体质量上升(P〈0.05),血清TC、TG、LDL降低(P〈0.05),HDL明显升高(P〈0.05);肝脏形态学表明肝细胞结构清晰且完整,肝细胞脂肪变性与炎症细胞浸润呈减少的特点;肝脏APN的表达呈上升特点(P〈0.01),肝脏NF—κBp65、IκBα与IL—1β明显降低(P〈0.05)。结论rAAV2/1-Acrp30能够降低血糖与血脂,较好的改善糖尿病大鼠肝脏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寻找有效治疗早期DN的方法.方法 51例早期DN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缬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照组23例仅接受缬沙坦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61、6.458、3.026、7.894、5.648、7.604、6.590、8.652,均P<0.05),两组治疗后2 hPG、HbA1c、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25、3.520、3.881,均P<0.05).两组治疗后BUN、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早期DN的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无显著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早期DN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皮质醇、乳酸、中性粒细胞捕获网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2017年11日-2018年11月间本院就诊的脓毒血症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ACHE-II评分分为危重组25例和非危重组65例,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中血浆皮质醇、乳酸、中性粒细胞捕获网,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F、Lac、Cf-DNA/NETs与患者临床特点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清中脓毒血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重组患者F、Lac、Cf-DNA水平分别为(625.5±65.4)μg/L、(3.2±0.8)mol/L、(57.4±6.4)ng/ml明显高于非危重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F、Lac、Cf-DNA/NETs均与心率、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中性静脉压呈负相关,F、Lac、Cf-DNA/NETs、APACHE II评分是患者脓毒血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中皮质醇、乳酸钠、中性粒细胞捕获网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痰标本分离66株不动杆菌药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增强对不动杆菌属的认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本院1999年8月1日~2002年7月31日间痰66株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 结果从绝对数看,本院不动杆菌感染呈逐年明显增多趋势;药敏试验显示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77.27%和62.12%,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 结论不动杆菌对所试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既往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王适龙 《海峡药学》2012,(12):212-2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组(n=45)和B组(n=45),给予A组患者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采用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注射;对比两组疗效,分析影响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①两组治疗2周均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血糖控制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B组、胰岛素用量少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的餐后2h血糖低于B组(P<0.05);②进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按α=0.05显著性水平分析,使用中发生故障次数多、选择上臂外侧作为输注部位、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等因素均有可能使胰岛素泵疗效变差。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疗效,应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排除故障、选择脐周注射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测定患者血清IL-6、PCT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指标诊断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700例糖尿病患者共有99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14.14%,其中呼吸道疾病、泌尿道感染分别占36.36%、21.21%;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0株占72.85%、革兰阳性菌33株占21.85%、真菌8株占5.30%;感染组患者血清IL-6(25.51±3.05)ng/L、PCT(12.17±3.50)ng/L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IL-6、PCT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合并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大于IL-6、PCT单独检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血清IL-6、PCT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感染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