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浆膜下子宫肌瘤合并表面静脉血管破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47岁,因“发现盆腔包块2年,突发性下腹疼痛3h”于2005年2月12日急诊入院。病史采集:患者G3P1^+2,平素月经规则;LMP:2005年2月5日;2年前体检发现盆腔包块未进一步检查、治疗;于3h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下腹疼痛,为持续性隐痛以右下腹为重,肛门坠胀,改变体位腹痛无缓解;平素体健,否认内、外科疾患病史。查体:T37.6℃,P98bpm.R:20次/min,BP110mmHg/65mmHg,全身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呈阳性,下腹正中可扪及一4个月孕大小包块,活动度欠佳,腹部移动性浊音呈阴性。  相似文献   
2.
患者 ,39岁 ,因阴道脓性、血性分泌物 2 +年 ,下腹胀痛 1 0天 +,伴发热、痛经 ,无明显月经改变。门诊 B超查见左侧附件7.1 cm× 5 cm× 6.6 cm分隔状囊性占位 ,以左附件包块收入院。既往史 :患者 1 985年行剖宫产时发现双子宫 ,2 0 0 1年 B超发现左肾缺如。入院前在当地医院经过抗炎治疗 ,无效。内科查体无特殊。妇科检查 :阴道可扪及脓血性分泌物 ;宫颈 :可见双宫颈 ,较小的一个位于 2点钟处 ,较大的一个位于 7点钟处。其中位于 2点钟处的宫颈与盆侧壁固定不活动。子宫 :前位 ,如60 +天孕大。左附件区扪及一直径约 7cm的包块 ,囊性 ,欠活…  相似文献   
3.
重度妊高征并发腹水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并发腹水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 :将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 2 0 4例重度妊高征分为并发腹水组 (A组 ,4 8例 )和未并发腹水组 (B组 ,15 6例 ) ,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 :A、B两组间比较 ,终止妊娠的时间、肝功能检查总蛋白、白蛋白、白 /球比值、乳酸脱氢酶、血肌酐、2 4小时尿蛋白定量、宫内死胎发生率、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腹水病情极为严重 ,应及时终止妊娠 ,分娩后腹水可消退 ;早期、系统、定期的产前检查可及时发现、预防重度妊高征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Celecoxib对人卵巢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以及其抗卵巢癌作用与COX-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Celecoxib(COX-2特异性抑制剂)加入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中共同培养24h后,SKOV3细胞COX-2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变化,同时与非选择性COX-2抑制剂Aspirin相比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lecoxib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COX-2mRNA表达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显示,Celecoxib(5×10-5mol/L)和Aspirin(7×10-3mol/L)组COX-2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Celecoxib(5×10-5mol/L)组更显著;Westernblot检查结果相同;免疫组化发现,Celecoxib不同剂量(10、25、50mg/kg·d)用于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后,其COX-2的IO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大,其IOD减小。结论Celecoxib对人卵巢癌的抗肿瘤效应与COX-2表达下降有关,可能存在COX-2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贾西彪  王红静 《广东医学》2016,(Z2):258-259
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s )是指子宫内膜过度生长所致的单发或多发性结节肿物,直径在数毫米至数厘米之间,主要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构成,是女性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1]。子宫内膜息肉为良性病变,但有一定的恶变潜能,虽然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较低,据国外研究报道恶变率仅在0~12.9%之间[2],但该病起病隐匿,容易误诊,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因此对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早期诊治非常重要。国内外关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仅见个案报道,尚无大宗病例分析,本文就该病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者在诊治该病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症恶变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49岁,因下腹胀20 d,外院检查发现盆腔包块10 d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2003年绝经.妇检:子宫常大,前上方可扪及一直径约10 cm质硬包块,活动度差,无压痛,双附件扪诊不满意.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盆腔偏左查见12.0 cm×11.0 cm×13.0 cm分隔状囊实混合性占位,直肠凹查见液性暗区,深2.2 cm.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中草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数据库建立至2003年),纳入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包括随机方法,盲法,分配隐藏及失访)进行评价.用RevMan 4.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包括1 120例患者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因各研究采用不同的中药或对照,故仅能进行单个描述和重新计算各研究的疗效效应量.多数研究显示,口服中药对总有效率、提高妊娠率及痛经缓解率的疗效与丹那唑、三苯氧胺等西药相当;个别研究显示中药优于西药;对异位囊肿体积缩小的效果尚不能肯定;仅1个研究报道了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内异症的复发率低于口服三苯氧胺[RR 0.20, 95%CI (0.05, 0.70)];5篇研究报道了对副作用的观察,中药的副作用少于西药.结论中药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副作用少于西药,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因此其论证强度较弱,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iR-130a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miR-130a与卵巢癌对顺铂耐药的关系。方法以浓度梯度递增法构建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MTT法对耐药细胞株进行鉴定并测定耐药指数,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并分析各细胞株中miR-130a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CIS1、A2780/CIS2和SKOV3/CIS(P<0.05),其耐药指数分别为30.2、5.3和24.5。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R-130a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中存在稳定的异常高表达(P<0.05),A2780/CIS1、A2780/CIS2以及SKOV3/CIS中miR-130a表达分别较亲本细胞平均上调30.51倍、4.87倍和24.43倍。各耐药细胞中miR-130a表达上调倍数接近于各自的顺铂耐药指数。结论 miR-130a表达的上调可能与卵巢癌细胞株对顺铂的耐药性密切相关。推测抑制miR-130a的表达有助于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性,miR-130a有望成为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性的潜在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通过手术方法 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测量异位内膜体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4组,分别每日灌喂槲皮素、丹那唑、槲皮素+丹那唑以及安慰剂,持续治疗3周后热休克并处死大鼠,测量异位内膜体积并取出异位内膜,检测组织学结构,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HSP70和VEGF的表达. 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槲皮素[100 mg/(kg·d)]、丹那唑[36 mg/(kg·d)]和槲皮素+丹那唑联合治疗显著减小了异位内膜的体积,但槲皮素、丹那唑及联合治疗后的异位内膜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和丹那唑相比,槲皮素和联合治疗明显抑制了异位内膜组织中HSP70和VEGF的表达,且在后两个治疗组中HSP70及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槲皮素可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生长,并且其抑制效应可能与HSP70和VEGF的表达下降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AR、ETB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以及对照组妇女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EMs患者(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以及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对照组)在位内膜中ET-1、ETAR、ETBR的表达.结果 ET-1、ETAR在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ET-1、ETAR在EMs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异位内膜(P均<0.01);ET-1和ETAR在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0.968,P均<0.05).ETBR在EMs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以及对照组内膜三者间的表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子宫内膜的不同的组织学周期,ET-1、ETAR、ETBR表达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在EMs组不同临床期别(r-AFS分期)内膜,ET-1、ETAR、ETBR表达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ET-1和ETAR在EMs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