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烟草凝集物对家兔胚泡乳酸脱氢酶及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吸烟对胚泡发育的影响,观察了烟草凝集物对孕7天兔胚泡的过氧化脂质和乳酸脱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4h时LPO水平比2h显示升高,4hLDH与2hLDH相比差异不显著。LDH活力与CSC剂量不相关,但LPO有随CSC剂量增加上升的趋势,其r值接近P=0.05的显著性水平。提示CSC有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肝素类(?)阴离子化合物能与鱼精蛋白特异结合,破坏精子核中鱼精蛋白-DNA复合结构,使精子核膨胀.本研究利用这一特性对小鼠睾丸注射大刘量肝素后,观察精子形态,活动度及总计数等常规指标的变化,以确定肝素对鱼精蛋白,对精子生成及成熟后的含量,研究结果证明,小鼠睾丸注射大剂量肝素后,可以明显减少核内鱼精蛋白的影响,畸形率增加,活动度在高剂量组虽有降低.但不明显,也无剂量-反应关系,总计数无明显变化,结果认为,肝素影响鱼精蛋白的核内含量变化,进而影响其精子形态的变化,而导致生育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用大鼠和家兔生殖毒性一代三段试验中的第二段致畸试验(以下简称Ⅱ段试验)和水螅试验评价乙氧乙醇乙酯(EEA)和乙氧乙醇(EE)的选择性发育毒性时,得到不同的结果。为探讨引起差异的可能原因,测定了参与这组化合物代谢的酯酶(CE)和醇脱氢酶(ADH)活性,以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大鼠试验结果表明EEA和EE均有选择性发育毒性,其A/D分别是4和3.8,家兔试验结果表明EEA有选择性发育毒性,而EE则无,A/D分别是4和1,水螅试验结果表明EEA无选择性发育毒性,而EE有,共A/D分别是1和5,因家兔的CE无转化EEA活性,故毒性表达与大鼠不同;水螅缺乏转化EEA的CE活性,且有其它酶活性,因此毒性反应也与大鼠不尽相同。结论认为代谢系统不同可导致同种物质对不同种属个体的发育毒性不同。  相似文献   
4.
5.
成熟水螅和其人工胚胎与受试物接触后,按照它们各自的形态学变化即可评价受试物的发育毒性。A/D比是评价发育毒性的一个指标,即以成熟水螅的最低毒性浓度为分子,以人工胚胎的最低毒性浓度为分母计算得出的比值。当A/D大于或等于3时,受试物有发育毒性,即在低于母体毒性时就可有害于胚胎;当A/D小于3时,受试物无发育毒性,即只在母体产生毒性反应时才对胚胎有不利影响。由水螅试验得出的一些化合物的A/D比与已报道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以观察烟草凝结物是否对植入前胚泡有危害为目的,以孕7天家兔胚泡为试验材料,用体外和体内处理的方法进行测试。由体外试验的结果表明烟草凝结物对孕7天家包的LDH活性无明显的影响;对SOD活性有明显的制作用,伴有LPO含量的显著增加,在体试验表明维生素C和E对烟草和抑制SOD活性增加LPO含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消毒栓杀菌和杀精子性能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彦泓  胡俊敏 《河北医药》2001,23(5):346-348
目的 中药消毒栓是由千里光、蛇床子、蟾酥等中草药制备而成的阴道用消毒栓,该项研究对其消毒和杀精避孕功能等进行测定,以确定其功效。方法 采用卫生部和WHO所推荐的标准杀菌试验、皮肤和阴道刺激试验和杀精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该栓剂对金黄色球菌作用5min,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作用3min,其灭菌率均可达100%;皮肤刺激试验无红肿反应;阴道刺激试验在正常可接受范围内;与精子作用2min,其杀精率达100%。结论 该消毒栓的杀菌杀精效果良好;对皮肤和阴道粘膜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正> 壬苯醇醚(nonylphenoxy polyethoxy ethanol,NPE)和烷基苯氧基聚乙氧乙醇(alkylphenoxy polyethoxy ethanol,APE)是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药物,有破坏精子顶体膜结构而使精子失去穿卵能力,是有效而副作用小的新药;磺化聚苯乙烯(sulfopolystyrene,sul)是新合成的一种絮凝剂类药物,可使精子发生物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以Cu,Zn-SOD为标志酶,研究了烟草凝集物(CSC)对家兔受精卵酶活性的影响。结果:2小时培养的各组Cu,Zn-SOD酶活性分别为538.2U(对照组),473.5U(组I),348.2U(组Ⅱ)116.4U(组Ⅲ);4小时培养的各组Cu,Zn-SOD酶活性分别为436.4U(对照组),332.5U(组I),232.1U(组Ⅱ),55.8U(组Ⅲ),计算各组与CSC剂蛳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