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应激-素质模型认为自杀行为与精神疾病不完全相关,而是不同环境因素应激源和个体素质(自杀倾向)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人脑的解剖及其相关基因组学研究和神经影像学研究的结果揭示了个体素质的生物学基础,并进一步指出神经生物学筛查和对个体认知及情绪干预的重要性。一系列人脑解剖研究和体内实验结果提示,五羟色胺神经递质系统异常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应激反应系统紊乱会导致个体情绪认知调节能力受损、悲观、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贵州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时间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圆形分布原理分析2002-2009年贵州省流脑发病时间分布,用Watson-Willianms检验贵州省各地区及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发病高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002-2009年贵州省流脑发病流行期为上一年12月12日至次年5月25日,发病高峰期为1月20日至4月15日,发病高峰日为3月4日。贵州省9个地区的发病高峰存在统计学差异(F=9.34,P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2013年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基因型别,并对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4型(coxsackievirus,CVA4)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 2013年贵州省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235例,采用RD细胞和L20B细胞对235例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NPEV进行VP1基因序列测定分型。通过MEGA7.0软件采用邻位相接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特征分析,可靠性通过1 000 bootstrap值评估。结果 235例AFP病例中共检测到24株NPEV(10.2%),有2株无法定型,另外22株共包括12个血清型,其中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A组包括4个血清型6株,其中3株为CVA4,均属于C2基因亚型;HEV-B组包括7个血清型15株,1株为HEV-C组,未分离到HEV-D组病毒。结论 2013年贵州省AFP病例病原谱包括多种型别的NPEV,其中CVA4基因特征分析表明2013年贵州地区流行的CVA4毒株为C2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6-2017年贵州省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分离株的血清群和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2006-2017年贵州省Nm分离株进行血清群复核鉴定,对Nm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进行检测以确定克隆群(Clonal complex,CC)和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并构建遗传进化图谱以分析菌株间进化关系。结果共获得33株Nm,其中A群15株(45.5%)、C群4株(12.1%)、B群3株(9.1%)、W135群7株(21.2%)、不可分群4株(12.1%);得到6种CC和9种ST。A群、C群、W135群菌株的ST/CC基因型分别以ST-7/ST-5 Complex/subgroupⅢ(93.3%)、ST-4821/ST-4821 Complex(75.0%)、ST-6933/ST-174 Complex(85.7%)为主,B群基因型较分散。ST-5 Complex、ST-174 Complex基因型相对稳定,ST-4821 Complex具有遗传多样性;ST-5和ST-4821为高致病性克隆群。结论2006-2017年贵州省Nm存在多种基因型流行,A群、C群分别以ST-7/ST-5 Complex、ST-4821/ST-4821 Complex为优势基因型,B群基因型分散且活跃;需持续加强Nm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TRIZ理论在骨科手术室实习带教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手术室实习的43名实习生纳入对照组,另将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手术室实习的46名实习生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观察组采用TRIZ理论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专业考核情况、自我评价、满意度评分及骨科手术室无菌操作合格情况。运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加权总成绩等分数高于对照组(t=14.90,11.82,13.23;均P<0.001);观察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医患沟通、心理素质、临床案例分析、自学能力、教学满意度等评分高于对照组(t=7.88,11.78,15.26,7.94,12.93,9.83,13.22;均P<0.001);观察组外科洗手、无菌手术衣穿着、无接触式手套穿戴、细菌学检测等合格率高于对照组(χ2=4.22,6.02,4.92,7.59;P=0.040,0.014,0.027,0.006)。结论 将TRIZ理论应用于骨科手术室实习带教中,可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增强骨科手术室无菌操作能力和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用多重PCR技术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病原进行分型。方法获取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上清液用乳胶凝集试剂进行抗原检测,沉淀进行革兰氏染色并提取其DNA。根据全国流行肺炎链球菌主要的血清型设计和合成9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PCR条件并对病原体DNA进行扩增,通过电泳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型进行初分类,然后用普通PCR对可疑血清型进行再次确定,最后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乳胶凝集试验出现肺炎链球菌乳胶凝集颗粒,多重PCR分别在约600bp和220bp处出现阳性条带,考虑为CPSA和6B血清型;普通PCR进一步确认为CPSA和6B。测序后分析为肺炎链球菌血清群6,血清型为6A/6B/6C/6D-f。结论多重PCR技术由于使用的标本量少,且可以提高诊断速度、经济,故可以直接用于临床标本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分群/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贵州省环境水体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尤其是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感染和分布情况,为最终根除脊灰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环境水样经浓缩处理后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22份水样中检出阳性14份,阳性率为63.6%,其中PV 3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58株。结论 EV广泛存在环境水体中,分离出的3株PV均为疫苗株,未发生变异,未在环境及人群中发生循环,贵州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贵州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监测数据,评估运转情况,为贵州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2006-2010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接触者及其他人群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 2006-2010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2 204份AFP病例粪便标本,332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310份其他人群粪便标本。从AFP病例中分离到非脊灰其他肠道病毒(NPEV)209株,脊灰病毒(PV)54株;从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到NPEV33株,PV6株;其他人群中分离到NPEV27株,PV9株。所有PV阳性分离物均送到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全部为疫苗相关株。贵州省脊灰实验室每次均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结论 2006-2010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PV)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贵州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省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的病原谱特征。方法收集贵州省2016年报告疑似乙脑病例的信息和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脑病毒(JEV)、柯萨奇病毒(COX)、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EB病毒(EBV)、腮腺炎病毒(MuV)、埃可病毒(ECHO)、麻疹病毒(MV)、风疹病毒(R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的IgM抗体。结果疑似乙脑病例的病原总IgM阳性率为75.9%(180/237);检出病原包括JEV(27.0%)、COX(12.2%)、HSV-I(10.1%)、EBV(9.7%)、MuV(5.5%)、ECHO(2.9%)、MV(0.8%)、RV(0.8%)、VZV(0.4%)、两种及以上病原混合感染(6.3%)。在阳性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6∶1;1-10岁占75.6%;7-9月发病占84.4%;北部和中部地区占57.8%。结论贵州省疑似乙脑病例的主要病原为JEV、COX、HSV-I,存在其他病原导致的脑炎病例,建议开展主要病原检测以提高疾病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乙脑监测情况,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0-2015年黔南州疑似乙脑病例标本,并对乙脑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黔南州共报告疑似乙脑病例154例,采集标本131例,采集率为85.1%;血清/脑脊液采集率为45.8%,恢复期血清采集率为33.6%.疑似病例均为<15岁儿童.乙脑IgM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为38.2%,阳性病例都集中在2~6岁、6~10岁两个年龄段,男性阳性率40.4% (36/89),女性阳性率33.3% (14/42).发病后4~10天采集标本82例,采集率为62.6%,阳性42例,阳性率为51.2%.省级乙脑实验室对黔南州实验室开展盲样考核和标本复核工作,符合率为100%和93.9%.结论 乙脑疑似病例发病后4~10天采集的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为最佳的标本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