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大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s)活性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肝脏损伤中作用。[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样中有机污染物,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玉米油)和低、中、高3个染毒组(剂量分别为每天5、20、80 L/kg·bw),进行经口灌胃染毒12周。分光光度法检测GSTs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GSTA1基因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各指标。[结果](1)大鼠肝脏GSTs酶活性:与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及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50.66±5.62)U/mg蛋白]和高剂量组[(39.80±12.95)U/mg蛋白]的GSTs酶活性升高(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GSTs的酶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2)GSTA1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中、高剂量组高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及低剂量组(P<0.05);而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GSTA1的m 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染毒剂量的增加,GSTA1蛋白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及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GSTA1的蛋白表达则下降(P<0.05)。(3)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胆碱酯酶(CHE)在中、高剂量染毒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则仅在高剂量组升高(P<0.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在高剂量组下降(P<0.05)。GSTA1蛋白表达、GSTs活性与染毒大鼠肝脏CHE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490 5,r=0.685 2;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较高剂量染毒可上调大鼠肝脏GSTA1的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调控GSTs活性改变,从而导致大鼠肝细胞对毒物的易感性增强,肝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化消毒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SD大鼠睾丸结构及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7—9月(丰水期)采集贵阳市某地水厂的管网末梢水水样。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予玉米油)及3、15、75 L/kg饮用水有机提取物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连续染毒4周。末次染毒24 h后,对大鼠的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度及精子形态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75 L/kg组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直径、间质细胞数、精子计数均较低,空泡状生精小管比率、生精细胞脱落比率、空泡状生精细胞比率以及生精细胞脂滴发生率均较高;15、75 L/kg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核异常率和精子畸形率均较高,精子活动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较高剂量的氯化消毒饮用水有机提取物染毒可引起SD大鼠睾丸组织损伤和精子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G市某地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现状,为饮用水卫生学评价及水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集G市某地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水样,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采用化学法、微生物学方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水质常规项目进行检测,利用固相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样中的有机物,比较水源水和末梢水水样的合格率.结果:水源水和末梢水各检测118个水样,合格率分别为75.42%和83.90%,水源水的合格率较末梢水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样的pH值、总硬度、硝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锰、铁、铜、锌、砷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水源水中不合格的检测项目有色度、混浊度、耗氧量、硒、铅,末梢水中不合格的检测项目有耗氧量、硒、铅;水源水水样中检出10种有机物,末梢水水样中检出12种有机物,水源水水样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最高值分别为0.019 6 mg/L和0.0048 mg/L,末梢水中DEHP及DBP的最高值分别为0.018 4 mg/L和0.004 2 mg/L,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限值要求,其余有机物检测值均低于卫生标准或检出限.结论:该地饮用水的硒、铅及有机物污染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化工企业400万吨/年常减压生产装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采取工程分析、类比调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投产运行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硫化氢、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柴油、石脑油、氨、一氧化碳、噪声、高温等。类比检测结果显示仅噪声超标,其他有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项目选址及总体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依据建议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可降低职业病发病风险,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以实施。  相似文献   
5.
王士然  王蕾  马兆雷 《预防医学论坛》2013,(10):721-723,733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双酚A(BPA)长期联合作用对雄性机体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4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予玉米油)、DBP染毒组(1.0g/kg)、BPA染毒组(0.2g/kg)、DBP+BPA染毒组(1.0g/kgDBP、0.2g/kgBPA),经口灌胃染毒,隔日1次,90d后麻醉处死,采集睾丸、附睾,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光镜下观察精子形态和精子计数,采集心脏血液应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睾酮(T)及雌二醇(E2)的分泌水平。结果DBP+BPA染毒组睾丸、附睾重量及其脏器系数均降低,与溶剂对照组、DBP染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精子形态学检查,染毒组畸形类型以无头、颈扭转、尾折叠、波状尾等为主。与溶剂对照组相比,DBF4-BPA染毒组精子计数显著降低且畸形率明显升高(P〈0.05或0.01),BPA染毒组仅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P〈0.05)。与溶剂对照组、DBP染毒组、BPA染毒组比较,DBP+BPA染毒组大鼠血清中T浓度明显下降(P〈0.05或0.01),E2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0.01),BPA染毒组大鼠血清中E2水平升高,与溶剂对照组、DBP染毒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独暴露未全出现阳性结果的剂量下,DBP和BPA长期联合染毒,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损害表现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某热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设施的防护效果,从职业病防护角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建议,以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检测内容包括粉尘(总尘)浓度、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及除尘系统罩口控制风速。[结果]粉尘游离SiO2含量为4.6%~7.4%,平均为6.0%,该厂输煤系统粉尘类型确定为煤尘;粉尘分散度为<5μm的粉尘占77.0%。治理前,粉尘作业点总尘浓度均超过卫生标准限值,超标率达100.0%;治理后,粉尘浓度超标率下降,但仍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为40.0%;超标作业点分别为翻车机房、煤场、碎煤机旁、犁煤器旁,超标工种主要有螺旋卸煤机操作、碎煤机操作、煤仓间操作。吸尘罩罩口风速检测表明,碎煤机、煤仓间吸尘罩风速偏小,未达到设计值。[结论]该热电厂对粉尘作业场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防护效果,粉尘污染状况明显好转,但仍然存在超标作业场所,粉尘防护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加强放射源安全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做好企业放射源安全管理。方法 从企业实际出发,介绍了放射源购买、储存、使用、拆卸、安装、废源处理等具体做法。结果与结论 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加大放射源防护的投资,加强安全管理,将减少放射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某大型石化企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某石化企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统一方法。结果 5年内年均个人剂量水平逐年减少,由1998年的3.88 mSv/a降到2002年的1.84 mSv/a。工业探伤人员年均个人剂量水平较高,达到3.70 mSv/a。结论 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工业探伤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9.
了解贵州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6月对贵州省某市3所小学和3所中学2 833名学生进行早餐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最高的是谷薯类(71.66%),其次为新鲜蔬菜(45.89%)、奶类(35.55%)、肉/蛋/鱼类(29.33%)、豆类(19.52%)、新鲜水果(18.74%).中小学生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2.97%,每周吃4~6次早餐的为22.80%,≤3次的为14.23%,男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65.07%)高于女生(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P<0.05).早餐营养差的比例达71.87%,女生(73.68%)高于男生(69.94%)(x2=9.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段、是否住校、睡眠质量均是每天吃早餐的影响因素;学段、是否住校是早餐质量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某市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早餐营养质量差.应对学生、家长、老师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睡眠生活习惯,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