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整合素αVβ3和核因子κB(NF κB)在人卵巢上皮性癌(O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原发性人卵巢上皮癌(hOEC)36份、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15份,应用免疫组化方法(ABC法)检测bFGF、整合素(integrin)αVβ3、NF κB、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OEC、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FGF、αV β3、NF κB和MVD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36份OE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66.67%、72.22%和(43.98±33.73),在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20.00%、6.67%、26.67%和(13.08±9.07);在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0.00%、0.00%、13.33%和(7.10±5.42),OEC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OEC中bFGF、αV β3、NF κB、MVD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FIGO分期的增加、肿瘤转移范围扩大,各指标的表达均逐步增高(P<0.05).OEC中bFGF、αVβ3 、NFκB与MVD的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67、0.62、各指标与MVD均显著相关(P<0.01).NF κB阳性表达者bFGF、αV β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86%和85.71%,显著高于NF κB阴性表达者bFGF、αV β3 25%的表达率(P<0.05).结论:bFGF,αV β3,NF κB在OEC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与OEC血管生成密切相关.bFGF、αV 在β3OEC中的表达与NF κB表达呈正相关,NF κB可能通过对bFGF、αVβ3的正向调节作用,进而影响OEC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癌痛的治疗已经成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姑息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癌痛治疗的一些基本原则及新观念进行综述,同时对难治性癌痛的治疗、癌痛控制中的一些特殊问题以及癌痛指南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临床医师对癌痛药物治疗的新观念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及对胆汁成分、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河北省霸州市第三医院行ERCP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片预防结石复发,观察组术后服用利胆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预防结石复发,连续用药6个月。评估两组中医症状,并分析两组胆汁成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脂质代谢[血清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变化;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6、12个月的结石复发率。结果:术后7 d和6个月,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7d观察组胆汁TC、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并且可改善患者胆汁成分及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期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19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性肝癌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42%、52.65%和41.20%。其中小肝癌(肿瘤≤3 cm)的患者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47%、59.04%和42.35%。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生存率相关(RR分别=0.59、0.52、0.49、1.79,P均<0.05)。射频消融术后主要有发热、疼痛、胸腹水和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但未发生射频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小肝癌,其生存率较高。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射频治疗后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5.
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在8号染色体上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寻找和克隆可能的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序列标签位点(STS)为路标,运用基因组物理图谱方法分析人类染色体8p上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相关染色体缺失状况,从NCBI的UniSTS数据库查询STS的引物序列,以微细胞杂交克隆DNA为模板(A9/C5F1和A9/C5F2为转移不抑制组,A9/C5F4、A9/C5F8和A9/C5F10为转移抑制组)进行STSPCR扩增。结果人类染色体8p上从D8S542位点起至D8S1973位点区段(位于染色体8p21.1~23.1区域,约18cM)存在转移抑制组杂交克隆STS位点不同程度的获得和转移不抑制组杂交克隆组STS位点的缺失。结论D8S542~D8S1973所在的人类染色体8p21.1~23.1区域可能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法尼醇X受体(FXR)对肝细胞脂质代谢以及小窝蛋白(Caveolin-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培养肝细胞,分别以10 μmol/L的FXR激动剂 GW4064和100 μmol/L的FXR拮抗剂Guggulsterones干预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异二聚体伴侣(SHP)、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盐输出泵(BSEP)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肝细胞中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XR激动剂组SHP、BSEP、Caveo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5),CYP7A1表达显著降低(P<0.05),FXR拮抗剂组SHP、BSEP、Caveolin-1表达显著降低(P<0.05),CYP7A1显著升高(P<0.05).FXR激动剂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而FXR拮抗剂组甘油三酯显著升高,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XR在调控肝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能通过对胆固醇代谢的调控影响Caveolin-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产生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已经引起临床专家的重视。ICI相关性肝损伤(immune-mediated liver injury caused by ICIs,ILICI)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且存在较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活检为主的相关检测,有助于判断并优化免疫相关毒性的管理。在ILICI治疗方面,证据表明并不一定要尽快予皮质类固醇治疗,需要在疗效、毒性和特定治疗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并通过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加以完善。未来应考虑采用合适的ICI剂量及寻找预测靶点,以期降低ILICI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需要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来阐明ILICI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风险因素。随着临床循证依据的不断完善及研究的深入,ILICI的诊治水平也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摘 要:消化系统肿瘤的营养治疗在抗肿瘤作用中的重要性远高于其它系统肿瘤,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全文就消化系统肿瘤营养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估、治疗、结局、随访以及家庭营养支持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及文献分析进行阐述。提出了消化系统营养治疗应遵循常规、规范、全面、科学的原则,并结合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给肿瘤患者一个合理的个体化营养治疗至关重要。同时也针对消化系统营养支持尚缺乏国内充分的数据及定量评价指标等问题,分析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关于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研究逐年增多,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引 起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显示,我国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极高,患病率可高达 40%~80%,晚期恶性肿瘤 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则更高。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对手术、放疗 和化疗的耐受性和敏感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生存时间。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率和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总死亡率,同时增加患者总生存期。由此看出,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日 趋重要,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肿瘤患者临床营 养研究的进展,就国内关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了肿瘤营养治疗和营养研究的新思路,即在恶性 肿瘤发生、发展中尽早使用合适的营养筛查工具如营养风险筛查量表、主观全面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及营养评估, 在有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中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这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转归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RNAi)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目前主要在癌基因功能、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等领域进行了致癌机制的相关研究.在肿瘤治疗领域,目前对致癌基因的抑制、细胞周期抑制、信号传导通路、肿瘤代谢途径、抗血管生成、诱导凋亡及增强放化疗敏感性方面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RNAi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难点,如干扰的效率及有效性、干扰机制方面均有待于深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