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界钟》是晚清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书中从自由平等思想出发,全面控诉中国妇女所受压迫和各种苦楚,系统讨论男女平等问题,力主男女婚姻自由,倡导妇女教育,倡导女子参政。全书立意高远,思想新颖,论证严密,采飞扬,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在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金天翮是近代名革命活动家,也是有多方面成就的学。  相似文献   
2.
近代上海城市贫民主体部分是从乡村迁移而来。乡民进入上海以后,一部分变成了产业工人、商店职员、家庭服务人员与劳工,也有的成了无业者、流浪汉。其中,产业工人为比较贫困阶层,人力车夫、码头工人等劳工为非常贫困阶层,无业者、流浪汉为极端贫困阶层。产业工人、商店职员、家庭服务人员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较之他们此前在乡村时,都有所提升。劳工与流浪汉虽然极端困窘,但较之完全破产的农民,处境依然有所改善。产业工人在城市中并非是最底层。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与财富集聚的叠合刺激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新的行业发展,凸显了贫民群体的存在,提升了贫民个人的素质,强化了贫民群体与其他个人、群体、机构对话的力量,也有利于引起政府对贫民问题的重视与解决。贫民在上海的高度集聚,为贫民群体向上移动提供了动力,提升了贫民群体抵抗风险、应对灾难的能力,增强了这一群体在城市生存的耐力。在这个意义上,城市虽然不是贫民的天堂,但至少是他们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古老。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已经表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长江和黄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信息的集约点,分别充当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政治、军事重镇或经济、文化中心,或两者兼而有之,在中华文明史上,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晚清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与使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自由、民主、总统这三个词汇在晚清的翻译与使用。自由(Liberty),在马礼逊《字典》(1822)中,译为“自由之理”。在麦都思《英汉字典》(1847)中,被译为“自主,自主之权,任意擅专,自由得意”,以中文“自由”二字释Liberty自此始。在罗存德的《英华字典》(1866)中,被解释为“自主,自由,治己之权,自操之权,自主之理”,并加了natural liberty(任从心意)、civilliberty(法中任行)、politicalliberty(国治己之权)等具体解释。二十世…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上海通史》出版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的研究项目 (已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也是未来三年内上海市“上海城市史研究”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配合本项目的研究和重点学科建设 ,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相信他们的建设性意见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此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矣。而余与精舍诸君子犹硁硁焉抱遗经而究终始,此叔孙通所谓鄙儒不通时变者也。”这是俞樾在《诂经精舍课艺》序言中的一段话,写于一八九七年。由此似可推想,诂经精舍的高墙深院,已把那举世争言的西学无情地隔在  相似文献   
7.
上海在辛亥革命中的区域特点主要有四一是革命舆论深入人心;二是革命派、立宪派结成统一战线;三是工商业者占重要地位,资产阶级色彩强烈;四是起义以比较公开的形式进行,县城不战而下.上海在全国的地位,也可概括为四点一是革命舆论基地,二是革命指挥机关所在地,三是江浙地区起义的关键所在,四是新生革命政权的经济支柱.  相似文献   
8.
论李平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平书是晚清上海的著名士绅。仕途上,他不是高官重臣,功名上,他未跻身进士行列。但他渊博的学识、开明的眼光、过人的见解,使他在同时代的人中熠熠生辉、卓尔不凡。他谨守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奉行开明的政治主张,关心民生、热心公益、造福桑梓,这些高尚的品德又让他赢得了人们的景仰和爱戴。他做人立德,做事立功,为文立言,儒家所谓人生三不朽,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9.
由全国十四个学术单位联合发起,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和上海市历史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首届“租界与近代中国社会”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4日至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104人,就租界史研究意义、租界作用、评价、租界与城市近代化、租界与市民社会生活、租界的类型与特点,租界史研究方法等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上海通史》出版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的研究项目(已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也是未来三年内上海市“上海城市史研究”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配合本项目的研究和重点学科建设,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学就此展开讨论,相信他们的建设性意见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