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美华  余卫  王巧瑜  温凌  萧间开  潘洁 《广东医学》2016,(13):1917-191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BMSCs的培养。另选取体重在220~250 g的成年大鼠45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竭模型制备以及BMSCs输注治疗。在45只大鼠中随机抽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下的30只均给予白毒伞粗毒素灌胃制备肝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肝衰竭模型组和治疗组(实验BMSCs输注治疗)。对比各组大鼠7 d生存率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肝脏病理等指标情况。结果与肝衰竭模型组相比,治疗组SD大鼠体重减轻明显更少,7 d生存率明显更高。移植结束后治疗组大鼠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及肝脏病理均较肝衰竭模型组显著改善( P<0.05)。结论 BMSCs输注对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轻型胰腺炎病人早期摄食与禁食两种治疗措施的安全性和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轻型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A(早期摄食)组与B(禁食治疗)组。对入选病人治疗过程中,淀粉酶水平、炎症反应和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评价。结果:A组病人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WBC计数、腹痛或消化道症状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急性轻型胰腺炎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早期摄食不仅不会加重病情,而且还会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静脉点滴.观察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阍均短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对于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制压力可控性简易钡气灌肠器(简称RSE)行钡气灌肠双重造影并测肠腔扩张压;结合结肠镜进一步诊断结肠病变.方法PCSE由湿化瓶、二联球、压力表等构成(测试不漏气).男58例,女29例,年龄14岁~68岁,平均51岁.检前洗肠三次并放液,部分行结肠镜后来造影.用100mL~22mL钡浆(60W/V%~80W/V%);加压(12.5kPa)灌气使领气渐压力肠腔,并记平衡压;记肠腔直径(横结肠或梗阻点以下直径)、部分用645-2020mg(检前5min肌注)作低张造影对比分析.结果肠腔畅、不全梗阻与完全梗阻者各62例,13例,12例.通畅结肠腔具较缓冲容量(按长150cm,直径6cm计,扩张后似长管,容积约πR2×L=3.14×32×150=4.2L);经3,4次灌气(1200mL~1600mL,12.5kPa)肠扩张达满意;MDP(适度扩张压)2.7kPa~5.4kPa,耐受性好.经统计处理(t检验,P>0.05),使用654-2对肠腔压及扩张无显著差异;不全梗阻压力变化不著;完全梗阻压力剧升,反应剧,不能耐受;低位梗阻(降结肠下)尤著(二、三次灌气后,压力>8kPa)适度加压灌气能进一步明确梗阻病变范围和性质.结论RCSE兼具准确、安全、实用、可操作性;测压及点片分析能进一步鉴别病变的梗阻情况,弥补内镜不足.PCSE可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温凌  黄建伟  潘洁  肖间开 《广东医学》2011,32(2):172-174
目的 探讨灵芝萃取物中是否存在影响人类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有效成份.方法 以甲醇为萃取液,提取灵芝有效成分.人类肝癌细胞Hep 3B(5×103 个/100 μL DMEM/孔,96孔板)经由灵芝萃取物处理48及72 h,灵芝萃取物最终浓度设置为5、10、20及40 μg/mL.以MTT比色分析法评估对细胞增殖的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措施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临床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等,分析脑出血与肝功能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平均动脉血压等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合并脑出血发生率为10.8%,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2×10^9/L的患者脑出血风险增加(P〈0.05),血压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不影响脑出血发生率。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高达33%,联合止血药物与甘露醇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肝硬化合并脑出血并不罕见,肝功能减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时间延长等因素与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及时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7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扩增出树突状细胞,并予HBsAg致敏树突状细胞.第7天收获树突状细胞静脉回输,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结果 治愈4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23.53%.治疗前后HBsAg为(106.68±116.45)ng/mL和(37.68±55.25)ng/mL(t=3.70,P=0.002),平均下降65%,4例HBsAg转阴.治疗前后ALT为(20.86±5.15)u/L和(26.61±13.80)u/L(t=2.154,P=0.047);HBsAb、HBeAb、HBcAb及TBIL无显著变化.结论 抗HBV-DC静脉回输可显著降低并清除HBsAg,彻底治愈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方法 ,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miR-340靶向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基因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SW480、LoVo及正常肠上皮细胞HIEC,检测miR-340的表达水平;将SW480细胞分为miR-NC 组(转染miR-NC mimic)、miR-340组(转染miR-340 mimic)、pcDNA3.1 组(转染pcDNA3.1 质粒),pcDNA3.1+miR-340组(转染pcDNA3.1 质粒及miR-340 mimic)、pcDNA3.1-Lgr5+miR-340组(转染pcDNA3.1-Lgr5质粒及miR-340 mimic),MTS法检测增殖活力A490,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40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gr5、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340靶向Lgr5.结果 HT29、SW480、LoVo细胞中miR-340的表达水平均低于HIEC细胞,且SW480细胞中miR-340的表达水平最低;miR-340组的A490水平、Lgr5、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水平、Lgr5野生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均低于miR-NC组;pcDNA3.1+miR-340组的A490水平、Lgr5、β-catenin、cyclinD1 的表达水平均低于pcDNA3.1 组,pcDNA3.1-Lgr5+miR-340组的A490水平、Lgr5、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pcDNA3.1+miR-340组.结论 miR-340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靶向Lgr5基因并抑制β-catenin通路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气体状态变化(P1×V1/T1=p2×V2/T2)及连通器的原理自制灌肠器(pressure controllable simple enemator,PCSE);行造影、测压和肠套叠复位.方法SCPE由温化瓶、二联球、压力表等连成(无漏气).108例(16岁~72岁)均洗肠,部分行结肠镜后造影.用100mL~200mL稀钡浆,加压(12.5kPa,3,4次)将其与空气压入肠腔,记压、透视(记肠腔直径)并多体位转动,满意后点片部分检查前5min肌注654-220mg对比.26例(4/12岁-6岁)肠套叠患儿以充气等法复位.如压力剧升或反应着,可放气减压.结果造影成功率99%;微小病变(如息肉、癌肿等)显示与肠镜符合率94%;梗阻性病变的范围和性质经加压灌气显示更明确通畅结肠腔缓冲容量较大.经统计,适度扩张压(MDP)3.9kPa±0.8kPa,肠管扩至5.8cm±1.4cm;安全检查压(SEP)由测压及主诉等确定.654-2可减轻症状,有助检查完成,但对测压、管径无显著影响.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梗阻灌气后压强、肠扩张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肠套叠复位率92%;治疗压8.0kPa—16.0kPa,18例为9.3kPa~12.0kPa,波动2.7kPa~4.0kPa有助复位.结论PCSE能准确安全行灌肠造影及肠套叠复位;钡涂抹及灌气易调控,病变能显示清楚.有效测压及近台操作更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消化科2002年5月-2007年6月6例确诊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行鼻空肠管置入术,连续5周肠内营养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呕吐、腹痛、体质量及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角度的改变。结果:6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5周后:①5例(83%,5/6)治愈,1例(17%,1/6)好转;②体质量由(40±6)kg上升到(45±8)kg,P〈0.05;③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角度由(12±4)°增加为(45±7)°,P〈0.05;④其中2例1年后复发。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减轻SMAS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增加体质量,扩大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角度,可能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