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文章探讨了作为针灸科医生,如何运用心身相关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的问题.提出应该在继承祖国医学中的心身医学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广泛学习中西医知识,包括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基本知识,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况,对其身心两方面都要予以关注,在诊治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提高对不同类型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砭石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新砭石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试验组40例,采用新砭石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电针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镇痛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5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即刻镇痛效果均明显。结论新砭石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镇痛效果迅速,其疗效与针灸疗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条口穴基础主治。方法:根据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57例肩周炎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24例,口服消炎止痛药联合针刺条口穴;对照组133例,单纯口服消炎止痛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镇痛疗效方面,试验纽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1.7%,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59.4%,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取效迅速,安全舒适,其疗效优于单纯服用消炎止痛药。  相似文献   
4.
治病求本原则在针灸治疗中风中后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病 ,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 ,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法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针治中风的方法有多种 ,如 :传统针刺法、醒脑开窍法、头皮针疗法、眼针疗法及个人经验取穴法等等。这些疗法各具特色 ,已为业内同道所广泛使用。大家知道 ,中风急性期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药物疗法进行救治 ,进入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病人常常配合针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 ,对于这一时期的患者 ,我们在针灸治疗上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呢 ?中风之后的病人常常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针刺与推拿疗法治疗不同时期肩周炎的疗效特点.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推拿组2组.观察2组治疗不同时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急性期与粘连期肩周炎的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1).在镇痛疗效方面,2组不同时期肩周炎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1,差异非常显著;2组间比较,急性期有显著性差异(P<O.01).在肩关节活动改善方面,两组不同时期肩周炎忠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0.01,差异非常显著;两组间比较,粘连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与推拿疗法均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针刺疗法对急性期肩周炎的镇痛效应优于推拿疗法.推拿疗法对粘连期肩周炎的关节活动改善效应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和分析大鼠胶质瘤模型与正常星型胶质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构建大鼠C6颅内胶质瘤模型,利用Illumina Hi Seq 4000技术对大鼠胶质瘤模型的胶质细胞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功能注释。以q值0. 05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和KEGG数据库分析其功能和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较之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大鼠胶质瘤模型组细胞共筛选得到922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604个基因表达上调,4617个基因表达下调; GO富集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共映射到575个GO term,与各类结合相关的分子如蛋白结合、离子结合、小分子结合、核苷酸结合等功能富集显著; KEGG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共参与22条通路,富集最多的是癌症发生通路、MAPK通路、胞吞通路和黏着斑通路。结论:成功获取大鼠胶质瘤模型细胞与正常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癌症发生通路、MAPK通路、胞吞作用通路和黏着斑等生物学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可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进一步分析将为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已成为肠内营养(EN)支持的优选途径.我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共施行PEG 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2例PEG病人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7岁~82岁(65.7岁±18.6岁);体质指数(BMI)24.2 kg/m2~28.6 kg/m2;病种:脑血管疾病18例,运动神经元病7例,阿尔茨海默病5例,胰腺癌、重度裂孔病、胃瘫、高位截瘫和肺癌脑转移各2例;其中意识障碍8例,但均有肠功能.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掌控针灸刺激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针灸刺激量的概念、因人因病控制针灸刺激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临床医学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针灸医生应该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临床思辨水平,完善治疗技艺,达到在中医针灸标准化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个性化、人性化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9.
影响针刺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往多认为与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的特异性、针刺手法及选择针刺时间等因素有关。然而,笔者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注意到,针刺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和药物疗法一样,还有一个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即针刺刺激的输入“剂量”和维持一定的有效刺激时间的因素。本文拟就此问题,以针刺后人体皮肤血流量的变化作为指标,从一个侧面予以探讨,实验方法1.对象:受试者为以腰痛作为主诉的患者30名,其中男性18名,女性12名,年龄22~70岁。2.针刺方法:选择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均为双侧)、腰阳关及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国内近20年来电针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概况,以期进一步了解电针治疗抑郁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84/20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电针,抑郁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诊断标准.②随机对照实验或对照试验.③治疗组干预措施为电针或电针合并抗抑郁药物或电针合并安慰剂;对照组干预措施为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合并模拟电针、单纯电针或不采用抗抑郁措施.排除标准①非对照研究.②治疗组或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不符合纳入标准.③机制研究.④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99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5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15篇文章中1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3篇为对照研究,各研究的试验期为1~1.5个月,试验地点都在中国.各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量为30~241例.其中6个研究对比了电针与传统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2个研究进行了电针与新型抗抑郁药疗效的比较,4个研究观察了针药结合与单纯药物或单纯电针对抑郁症的疗效,1个研究比较了电针与西药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2个研究观察了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结论电针治疗抑郁障碍可以取得与西药抗抑郁剂相似的疗效,且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但由于大样本的严格执行随机对照盲法原则的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今后还需要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