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池州市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的麻疹IgM抗体水平,为麻疹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09年池州市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IgM检测。结果共检测血清324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81份,阳性率25.00%。实验室病例年龄以20~30年龄段最多。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份到5月份。结论加强麻疹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对重点人群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池州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0-03/2010-12池州市各地送检的133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患者的咽拭子,应用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结果 133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中,检测到肠道病毒阳性79份,EV71阳性28份,CoxA16阳性24份,EV71和CoxA16的阳性率为21.05%和18.05%。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EV71病毒感染病例4例。结论 EV71和CoxA16是2010年池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而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3.
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人hCu,Zn-SOD-TAT PTD表达载体及其原核表达与表达产物的纯化.方法从人肺cDNA文库中PCR扩增hCu,Zn-SOD基因,插入pUC19测序;以测序质粒为模板,再用含TAT PTD编码序列的3′引物PCR扩增得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并插入pUC19.将SOD-TAT PTD融合基因克隆至温控表达载体pJW 2,转化大肠杆菌DH 5α.温度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初步纯化. 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表明所构建质粒与设计相同,hCu,Zn-SOD-TAT PTD融合蛋白在转化大肠杆菌获得了高效表达并纯化.结论成功地获得了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池州市民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效果。方法我们收集池州市2005-2009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1 368份血清,应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结果共检测1 368份,总阳性率97.00%,男性和女性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02%和96.67%,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5,P0.05),不同的免疫程序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8,P0.005)。结论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十分重要,阴性人群必须进行加强免疫,以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hCu,Zn-SOD-TAT PTD的融合表达及其跨膜转运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IV I反式激活蛋白TAT中的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的短序列具有独特的跨膜转运能力 ,被称为TAT蛋白转导结构域 (proteintransductiondomain ,PTD)。从人肺cDNA文库中PCR扩增hCu ,Zn SOD基因 ,插入pUC19测序 ;以测序质粒为模板 ,再用含TATPTD编码序列的 3’引物PCR扩增得hCu ,Zn SOD TATPTD融合基因 ,并插入 pUC19。将SOD基因和SOD TATPTD融合基因分别亚克隆至温控表达载体 pJW 2 ,转化大肠杆菌DH5α。SDS PAGE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 ,热击诱导 4h后 ,分别在 19ku和 2 2ku处出现SOD和SOD TATPTD目标表达条带 ,表达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分别提取SOD和SOD TATPTD包含体 ,复性纯化后SOD和SOD PTD重组蛋白均具有特异的SOD酶活性 ,其比活性分别为 12× 10 3 NU/mg和 9.9× 10 3 NU/mg。细胞试验结果表明 ,与SOD相比较 ,SOD TATPTD融合蛋白能显著提高细胞内SOD酶活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基因型别分布特点。方法对2011年1~12月收集的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307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G型和P型分型。结果 307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5.64%(48/307);G3型为优势株,占47.91%(23/48),G9型占27.08%(13/48),G1型占16.67%(8/48),混合G型感染占14.58%(7/48),G2型占6.25%(3/48),G4型占2.08%(1/48);P基因型中最常见为P[8],占62.67%(32/48),P[4]占8.33%(4/48);G3P[8]优势组合占47.91%。结论引起安徽地区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G3P[8]是主要优势流行株,G9型为次之的优势株且存在混合G型感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