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汤琼瑶  李建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414-2418
目的对比分析左侧倾斜30°位与常规平卧位对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评分的影响,为改善剖宫产术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16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左侧倾斜30°位)和对照组(常规平卧位),每组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时刻[包括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15 min(T4)、胎儿娩出时(T5)]血流动力学[包括收缩压(S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胎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低血压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不同时刻的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观察组产妇的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5时点观察组产妇的SBP较平稳,但对照组产妇的SBP波动较大。观察组胎儿的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的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平卧位相比,左侧倾斜30°位可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对新生儿窒息评分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时,临床上推荐的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μg·ml-1、4ng·ml-1.当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复合时,不仅在药效学上产生协同作用[1,2],而且在药代动力学上还具有相互作用[3],异丙酚可增大瑞芬太尼的血浆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4].由此认为对妇科手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采用推荐的血浆靶浓度可能偏高.本研究拟初步观察降低血浆靶浓度时,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妇科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应手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家庭护理。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生理应激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生理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为护理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其可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患者应激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直层流净化手术间患者配戴眼罩对眼保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2月在海口市妇女儿童医院垂直层流净化手术间行眼部以外且无眼睛疾病没有配戴眼罩手术患者300例(裸眼组)和配戴眼罩手术患者300例(眼罩组)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分别对以上患者做干眼症问卷调查,比较其术后发生干眼症相关症状概率的差异。结果裸眼组第1天、第2天、第3天眼睛干涩感分别为84.3%、64.7%、43.2%,视疲劳分别为74.2%、60.8%、50.1%,异物感分别为43.6%、23.7%、18.5%,眼红分别为10.1%、9.2%、2.1%;眼罩组第1天、第2天、第3天眼睛干涩感分别为21.3%、12.4%、8.1%,视疲劳分别为18.1%、10.7%、6.3%,异物感分别为10.7%、7.8%、2.4%,眼红分别为3.4%、1.8%、1.1%。眼罩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眼睛发生的干涩感、视疲劳、异物感、眼红情况与裸眼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垂直层流净化手术室行无眼睛疾病非眼部手术的患者,术中全程配戴眼罩可以减少因垂直层流净化系统对眼部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汤琼瑶 《海南医学》2013,24(9):1395-1396
脊柱严重畸形产妇少见,合并肺心病和先兆子痫更是罕见。我院2007年2月曾收治此类剖宫产产妇1例,针对该产妇的特点及危险性,手术室制定了术前、术中及围术期的个体化护理方案,现结合查阅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产妇,女,42岁,身高120cm,体重41kg。因"停经40+4周,双下肢浮肿2个月,血压升高1h"2007年2月9日急诊入院。术前查体:体温36.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人口学资料问卷,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生产的1 243例产妇进行基本情况和抑郁情况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5.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产妇年龄增高,产后抑郁的风险增加(OR:1.13,95%CI:1.06~1.20)。与家庭年收入≤8万元、婆媳关系较好、顺产、母乳喂养、新生儿健康情况较好和无抑郁史的产妇相比,家庭年收入>8万元、婆媳关系较差、剖宫产、人工喂养、新生儿健康情况较差和有抑郁史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的风险较高,OR值和95%CI分别为1.27(1.13~1.41)、1.32(1.14~1.50)、1.21(1.12~1.30)、1.10(1.03~1.17)、1.51(1.38~1.64)和1.62(1.47~1.1.75)。结论:年龄、家庭年收入、婆媳关系、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新生儿健康情况和抑郁史是产后抑郁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手术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和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r T cell, Treg)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评价和优化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40例HPV阳性早期CC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40例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宫颈HPV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L-10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CD4+CD17+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比值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25例、20例患者术后宫颈HPV检测由阳性转为阴性,两组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前血清TGF-β、IL-6、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CD4+CD17+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下降,研究组患者血清TGF-β、IL-6、IL-23水平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4+CD17+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比值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宫颈HPV检测阳性CC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CD4+CD17+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比值均高于宫颈HPV检测阴性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及癌前病变患者均存在着Th17/Treg细胞功能失衡,且CC患者更加严重,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纠正此种免疫失衡状态,但术后HPV阳性患者的Th17/Treg细胞功能失衡程度仍高于HPV转阴患者,临床医生应重视复查术后宫颈HPV、充分评价术后免疫炎症状态,从而预测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镇痛对术后机体血糖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不同时段剖宫产产妇血糖的浓度,借以反映术后硬膜外镇痛在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方面的作用。方法4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组于手术结束前5min,硬膜外腔持续泵入芬太尼、布比卡因镇痛复合液。所有产妇均于3个时段,术前30min(T1)、术中取胎儿时(T2)、术后2h(T3)监测血糖浓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镇痛组内各时段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T1、T2与T3有显著差异,镇痛组与对照组T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硬膜外镇痛在维持血糖稳定、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方面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并给予康复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4月于产后6~8周筛查盆底肌力的39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结局、分娩体位、会阴损伤进行分组,探讨以上因素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并为盆底肌力异常的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结果阴道分娩组的Ⅰ类、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会阴侧切及裂伤组的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高于会阴完整组(P<0.05)。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的盆底肌力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会阴侧切都会影响产妇的盆底肌力,分娩体位对盆底肌肌力无显著性影响,对盆底肌异常的产妇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及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