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某市交通警察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 为减少该职业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该市2015年参加体检的2 228名交通警察作为研究对象, 并在体检现场完成问卷调查, 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人群以男性为主(占89.10%), 平均年龄为(41.33 ±7.51)岁, 高尿酸血症粗患病率为53.30%, 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P < 0.05);不同年龄段人群血尿酸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以40~年龄组血尿酸平均水平最高, 达(434.76 ±98.07)μmol/L。同体质量指数正常、女性和无高甘油三酯血症相比, 超重(OR=2.25, 95%CI:1.86~2.72)、肥胖(OR=3.49, 95%CI:2.35~5.18)、男性(OR=3.48, 95%CI:2.52~4.80)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OR=2.22, 95%CI:1.76~2.79)均可能是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 某市交通警察高尿酸血症粗患病率较高, 应重点关注45岁以上交通警察的身体健康, 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 以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市交通警察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为减少该职业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某市2015年参加体检的2 228名交通警察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完成现场调查, 对高脂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研究人群以男性为主(占89.10%), 平均年龄为(41.33±7.51)岁, 高脂血症粗患病率为39.67%。高脂血症粗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P < 0.01);不同年龄段人群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体质量指数正常相比, 超重(OR=2.25, 95% CI:1.85~2.72)、肥胖(OR=3.12, 95% CI:2.18~4.42)可能是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同女性、无高尿酸血症及空腹血糖 < 5.6 mmol/L分别相比, 男性(OR=2.55, 95% CI:1.77~3.67)、高尿酸血症(OR=1.64, 95% CI:1.36~1.99)以及空腹血糖≥ 7.0 mmol/L (OR=2.80, 95% CI:1.81~4.33)均可能是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同20~29岁相比, 30~39岁(OR=1.86, 95% CI:1.25~2.76)、40~49岁(OR=2.34, 95% CI:1.60~3.42)、≥ 50岁(OR=3.06, 95% CI:1.99~4.71)均可能是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 某市交通警察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 应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 以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收集2018年度广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4723名噪声作业工人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与工作场所现场噪声暴露水平资料,分析噪声暴露情况与听力损失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9.8%(1406/4723),以高频听阈升高为主,占28.9%;作业环境噪声总超标率为38.1%(238/624),焊装车间噪声超标率均高于其他车间。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年龄、接噪工龄增长呈增高趋势(趋势X2=42.263,P<0.001;趋势X2=20.0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提示,与<20岁年龄组相比,≥20岁可能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20?<30岁OR=1.53、≥30岁OR=2.55,P<0.001)。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较高,企业应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模式对噪声作业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及防护知识、信念、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制定NIHL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3家汽车制造企业中3 900名噪声作业的工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管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管理人员健康教育组(1 300人)、对工人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人健康教育组(1 300人)和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对照组(1 300人)。分别于基线和干预结束时通过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组工人的NIHL、知信行变化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3 900份,最终完成干预调查者3 825人(管理人员健康教育组1 280人,工人健康教育组1 288人,对照组1 257人)。干预前后,3组组内、组间NIHL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管理人员健康教育组在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三个方面上升幅度最大的分别是:知识方面,噪声作业工人对“上岗前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知晓率从97.7%上升至99.5%;态度方面,对“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可预防NIHL的发生”的持有率从97.3%上升到98.9%; 行为方面,对“能全程佩戴防护用品”的持有率从 79.1%上升到 83.0%。工人健康教育组在知信行三个方面上升幅度最大的分别是:知识方面,噪声作业工人对“NIHL尚无法治疗,预防是最好的方法”的知晓率从92.2%上升至96.0%;态度、行为方面,对“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可预防NIHL的发生”、“能全程佩戴防护用品”的持有率上升幅度最大。干预后,管理人员健康教育组对提供质量合格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实施轮岗换岗制度、隔离噪声源、提供安静休息区、维护和润滑机械设备6个条目的持有率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干预后噪声作业工人NIHL防护知识、态度、行为的知晓水平明显提高,且针对不同对象的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模式,在改善工作场所环境以及提高企业工人的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