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1.
廖万清  汤新跃 《安徽医药》2015,19(9):1804-1806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初治后进展或毒性反应不可耐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的化疗方案,试验组则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情况,再次疾病进展时间,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35);疾病控制率也高于对照组(P=0.039)。两组患者中途未出现病例失访或死亡病例,随访患者12个月,试验组平均进展期(4.96±2.14)个月;对照组为(3.25±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的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34)。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于初治后进展或毒性反应不可耐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好的改善,且可以延长疾病的进展时间,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后放射治疗≥N2期鼻咽癌的远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N2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后放疗与单纯放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188例≥N2期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每组94例.A组于放疗前用DF方案(DDP、5-Fu)化疗2~3周期.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全部病例用6MeV光子线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剂量65~74Gu/6.5~8周,颈部剂量58-72 Gy/5.8~7.2周.结果 A组和B组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是93.5%和87.2%,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4.6%和90.3%,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和56.6%,A组高于B组(P<0.05).A、B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0.8%和30.2%,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转移时间为19个月和9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急性毒副反应较B组重,但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 对≥N2期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化疗(新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延长出现转移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联合化疗与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新跃 《现代医院》2010,10(8):52-54
目的观察GP联合化疗与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所选病人进行3个周期共12周的GP联合化疗和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方案为在1~3天进行顺铂静脉滴注,第1、8天进行吉西他滨静脉滴注,二者浓度分别为30mg/m2和1000mg/m2,在4~8天进行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1.5Gy/次,2次/天,两次间隔最好6小时以上,共15Gy/周期,治疗达第3周期后,在第11~15天加常规放疗,2Gy/次,1次/天,使放疗的总剂量达到55Gy。3周期治疗后,再应用MVP方案化疗2个周期,4周为1个周期。结果 60例患者中,19例达CR,28例PR,有效率为81.6%。1年生存率为67.6%,2年生存率为59.1%。结论 GP化疗方案与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生存期较长,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廖万清  汤新跃 《当代医学》2014,(30):126-127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广州市海珠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n=41),"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方案:(1)奈达铂:1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个疗程;(2)紫杉醇:135mg/m2,第1天,静脉滴注,2个疗程;(3)放疗:肿瘤原发灶与受侵犯淋巴结放疗方案:70~74Gy/35~37次/7周;双侧颈部放疗方案:50Gy/25次/5周)和对照组(n=37)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对2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1)近期疗效:试验组完全缓解率为90.24%(37/41),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81.08%(30/37),组间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试验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9.02%、17.07%、12.20%,对照组为64.86%、45.95%、59.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效果显著,患者耐受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Ⅰb2、Ⅱa、Ⅱb期宫颈癌患者38例,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新辅助化疗2~3个疗程,对患者病灶肿瘤直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化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患者肿瘤直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P<0.05)。化疗总有效率为84.21%(32/38),Ⅰb2、Ⅱa、Ⅱb期有效率分别为94.74%(18/19)、87.50%(7/8)、63.64%(7/11)(P<0.05)。化疗有效的32例均可进行手术,术后发现3例患者组织学检查结果为完全缓解,25例患者检测发现癌旁组织化疗反应明显,2例患者闭孔淋巴结阳性,1例患者出现宫旁浸润,1例患者出现脉管癌栓浸润。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良好,可较大程度减小病灶肿瘤直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氧化槐果碱对人结肠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槐果碱(OSC)对人结肠腺癌细胞株 SW480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 SW480细胞,使用 OSC(作用浓度分别为0.5~2 mg/mL)和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作用浓度10μg/mL)作用于细胞12~48 h;采用 MTT 法测定 SW480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双染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计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率,Real -time PCR 检测凋亡基因 Caspase -3和 Bcl -2的表达。结果MTT 结果显示,各浓度 OSC 对体外培养的 SW480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作用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OSC 作用后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圆,核变形、皱缩,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随着 OSC 作用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同时 S 期细胞比例也相应增加;凋亡基因 Caspase -3 mRNA 表达上调,Bcl -2 mRNA 表达下调。结论OSC 可抑制体外培养的 SW480细胞生长增殖,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P方案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采用GP方案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肺原发灶及纵隔转移淋巴结总有效率分别为83.4%和88.5%;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轻中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结论 GP方案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NSCLC具有较好近期疗效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N2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后放疗与单纯放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88例≥N_2期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每组94例。A组于放疗前用DF方案(DDP、5-Fu)化疗2~3周期。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全部病例用6MeV光子线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剂量65~74Gy/6.5~8周,颈部剂量58-72Gy/5.8~7.2周。结果A组和B组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是93.5%和87.2%,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4.6%和90.3%,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和56.6%,A组高于B组(P<0.05)。A、B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0.8%和30.2%,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转移时间为19个月和9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急性毒副反应较B组重,但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对≥N2期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化疗(新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延长出现转移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一套较完备的质量保证管理方案,对我院现有的各种放射治疗设备以及质量保证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对放疗中所需的各种临床基本数据、剂量数据和影象数据等进行统一分析和处理并自动完成各种放疗相关影像的配准和误差分析;完成肿瘤控制概率、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以及生物等效剂量的基本计算和分析,从而能在较完备的程度上监控放射治疗的主要过程,确保放射治疗高效率、高准确性以及高精度执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性胃癌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Leguma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109例,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根据其H.pylori感染情况分为H.pylori阳性组59例和H.pylori阴性组50例,同时选取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Legumain、MMP-9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Legumain阳性率、MMP9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H.pylori阳性组Legumain、MMP-9表达均与患者性别、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其中男性、组织学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高及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Legumain阳性表达率、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P均<0.05);Legumain、MMP-9阳性表达率越高;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胃癌组织Legumain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胃癌组织Legumain、MMP-9呈过度表达,其中H.pylori感染性胃癌组织Legumain、MMP-9阳性表达更显著,且两者表达与胃癌病情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可作为胃癌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