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核与放射事故后及时有效的医学救援,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有效提高核防护专科医院核与放射事故医学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1 依据实际任务强化使命意识 核防护专科医院主要承担军队和地方核与放射事故医学救援的一级支援、二级救治任务.近几年,多次完成了军队的"三级援潜"、"应急保障"任务以及地方的"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和"2008奥运会帆船赛"的核安保任务.  相似文献   
2.
核事故和核恐怖袭击具有影响广泛、破坏性强、伤员多、救治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建立一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快速反应的核事故医学救援队伍十分必要。文章从特色医学专科处置、医院布局、人员编制、培育孵化机制、军地科室融合发展、装备设施维护、放射性废物管理、队伍建设八个方面对核事故医学救援二级医院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了解Treg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衰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16例合并心衰的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心衰组)、20例无合并症的血液透析患者(血透普通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来定义其外周血中Treg表达的百分比,同时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介素-6(IL-6)、IL-10水平。结果血透普通组和血透心衰组的Treg较健康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血清CRP、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心衰组的Treg及IL-10水平低于血透普通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血透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合并心衰患者外周血Treg减少,炎性因子水平增加,改善血透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可能对改善炎症状态、纠正慢性心衰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核事故医学救援医技保障组的保障能力,为核事故医学救援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方法 将核事故医学救援队医技保障组的现状与需求进行梳理分析。结果 当前核事故医学救援队医技保障组建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结论 核事故医学救援队医技保障组从人员素质、优化保障组结构和流程、完善保障功能、加强保障组适应性四个方面加强建设、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军队医院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护理核心能力体系。方法 以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治理论为依据,在已有的应急护理救援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理论分析和德尔菲法等,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征询,初步构建护理核心能力体系。结果 两轮征询中,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86和0.88,协调系数为0.432~0.519,最后确定的护理核心能力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结论 该体系涵盖了军队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护理工作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军队核应急救援护理专业队员的选拔、岗前培训、考评等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形成标准化、体系化的救护体制,也有利于提升整体救援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优化核事故伤员分类处置流程的路径.方法 根据核事故医学救援任务特点规律以及核事故医学救援队编配实际,对现有流程进行重组设计.结果 将伤员由多种类型整合为4种类型,通过流程优化为:A1型伤员通过3个环节、A2型伤员通过4个环节、B1型伤员通过3个环节、B2型伤员通过2个环节;分类工作流程优化至2个环节;处置工作流程得到进一步明确.结论 伤员分类工作贯穿于救援行动的全过程,应当在最优化的流程基础上,细化明确各组室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加以实证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制单兵核应急防护背囊,为核事件应急条件下官兵开展紧急防护与早期处置提供装备保障。方法 以核事件应急处置要求为依据,调研基层部队核应急物资装备配备使用情况,确定单兵核应急防护必备物资器材的品种和数量,设置合理的放置方式和组合箱包模式,编写专用的使用说明书,并在部队试用和改进。结果 该背囊由2个部分、4个模块、19种共59件器材组成,具有轻便、实用、易操作等特点,满足单兵辐射防护、早期去污和部分急救功能等核应急要求。结论 该便携式核应急防护背囊弥补了单兵核应急防护装备的不足,为部队快速有效应对核安全威胁,提高官兵紧急防护和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探讨核应急现场医学救治行动中重症伤员的辐射防护方法。方法 按照核事故医学救援行动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医学救援行动中危重伤员的辐射防护方法和技术流程,并通过训练、演习行动加以检验和优化。结果 制定了伤员救治及后送过程中的防护以及相关组室、作业人员、装备器材的污染扩散防护方法。结论 相关防护技术能够提高救援作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并最大程度上减少伤员的放射性损伤和污染的扩散,提升医学救援行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的特点以及我国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现状,探讨其职能定位、建设需求,对其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