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臂损伤往往同时伴有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骼以及软组织的损伤或缺损,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急诊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手功能障碍,并给二期修复和功能重建造成困难。1995年以来,我们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臂复杂性损伤34例,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险诚信建设是构建互信的就医报销环境,避免"骗保"等缺失诚信的问题发生、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从医保诚信内涵、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解决措施等3个方面着手,阐述诚信建设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10月至2008年采用网状缝合治疗全髌骨严重粉碎骨折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18~50岁,平均39岁。骨折原因多为直接暴力,其中摩托车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解剖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探讨此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板内固定,观察术中情况、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随访8个月~20个月,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无钢板断裂、松动及骨折再移位情况发生,功能评价优良。结论解剖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好、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 1994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对 6 8例 76个断指进行再植 ,再植后的功能及外观均满意 ,成活率达 92 .11% ,现将我们在术后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 8例 ,男 4 2例 ,女 2 6例。年龄 3~6 1岁 ,平均 31.5岁。致伤原因 :切割伤 16例 ,电锯伤 14例 ,挤压伤 13例 ,冲压伤 6例 ,绞轧撕脱伤 10例 ,压砸伤 9例。致伤指别 :1指损伤 6 1例 ,拇指 2 1例 ,示指 30例 ,中指 6例 ,环指 2例 ,小指 2例。 2指损伤 6例 ,3指损伤 1例。致伤部位 :末节 2 3指 ,中节 2 5指 ,近节 2 0指。手术距受伤时间为 0 .5~ 10 …  相似文献   
6.
贾海清  王玉英  武建康 《护理研究》2005,19(17):1548-1549
手指屈肌腱修复后,往往因制动或延迟活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影响肌腱的正常滑动和手功能的恢复,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早期进行手功能康复护理,能减轻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提高手指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从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28例手指屈肌腱修复病人中,进行早期手功能康复护理,并与30例采取传统的早期制动,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病人比较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 23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治疗,观察近中期疗效。结果术后随诊2个月-1年,所有肢体血供良好。结论正确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动脉损伤,提高吻合技术,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诊疗卡是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医院诊疗卡系统实施的意义及在各地区的应用现状,提出诊疗卡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为医疗体制改革和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Ⅱ区屈肌腱损伤是指从屈肌腱骨纤维鞘的起点到指浅屈肌腱止点的损伤,亦称"无人区",肌腱损伤修复后常因肌腱粘连而导致手指功能恢复欠佳,是影响手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1].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32例41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我院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65例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58例,女7例;年龄20~55岁.均为外伤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病例,按照Sunderland五级分级法,Ⅲ级损伤16例,Ⅳ级损伤21例,Ⅴ级损伤28例.尺神经14例,桡神经12例,正中神经18例,肌皮神经7例,腓总神经8例,股神经2例,胫神经4例,所有损伤神经都进行手术探查与缝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