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麻疹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麻疹专病报告系统收集麻疹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麻疹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南山区2007-2014年共报告流行性麻疹798例,年均发病率10.20/10万,发病率从2008年起总体明显下降。发病高峰在5-7月,发病人群以8月龄~3岁儿童(393例,占49.25%)、>15岁组(294例,占36.84%)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史和医院接触史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0.122(0.003~0.785)、1.102(1.016~1.196)。结论实施免疫规划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但仍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控制院内感染,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的补充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某三甲医院核酸采样人员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某三甲医院核酸采样人员89名,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压力负荷量表(SOS)对入组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核酸采样人员的睡眠质量,并分析睡眠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9名核酸采样人...  相似文献   
3.
2007年深圳市南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319例,麻疹发病率为20.3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共144例,占全年发病数45.14%,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共153例(47.96%)为主,其次是21~30岁年龄组共89例(27.90%)。在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者9例(2.82%);无免疫史者296例(92.79%);免疫史不详者14例(4.39%)。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有计划地开展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医院早产时间序列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医院早产变化趋势,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政策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逐日早产例数,运用R语言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构建ARIMA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2016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早产1 738例,其最佳预测模型为ARIMA(3,1,1),该模型最小赤池信息量准则为1 680.67,模型残差序列Ljung-Box检验=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提示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良好。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9.2%,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 结论 ARIMA(3,1,1)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早产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在南山区内采用分层随机抽查2~40岁健康人群437名,分成7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被监测的437名健康人群中,417人麻疹IgG抗体为阳性,阳性率95.42%,各年龄组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值为1:1047.60;麻疹抗体达保护水平的有333人,保护率76.20%,各年龄组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的发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对重点人群实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圳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早产的急性影响。方法从国家环境保护部获取2015年大气污染资料,深圳市气象局获得2015年气象资料,深圳市某妇幼保健院收集2015年逐日早产数资料。控制时间因素、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构建深圳市PM2.5与新生儿早产数模型。结果 2015年深圳市大气PM2.5日均浓度为29.9μg/m3。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GAM时序分析结果显示,PM2.5单污染物模型的早产效应显著,滞后效应中早产效应维持在当天,当大气中PM2.5每升高10μg/m3,其相对危险度(RR)为1.031(95%CI=1.002-1.074),在累积效应中PM2.5的早产效应在滞后7d达到最大值,每升高10μg/m3,其RR为1.034(95%CI=1.002-1.088)。多污染物模型GAM时序分析结果显示,在PM2.5加入一氧化碳(CO)的双污染物模型中PM2.5滞后效应达最大,其RR为1.040(95%CI=1.001-1.075),而在PM2.5加入臭氧(O3)的双污染物模型中PM2.5累积效应达最大,其RR为1.037(95%CI=1.003-1.105)。结论深圳市大气中PM2.5、CO和O3污染对新生儿早产具有潜在的急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深圳市新生儿早产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深圳市某妇幼保健院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的200例新生儿母亲为病例组,妊娠满37周~42周的200例新生儿母亲为对照组。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SO2、NO2、PM10、PM2.5、CO和O3逐日浓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影响因素。 结果 2014-2015年深圳市空气质量良好。病例组和对照组孕早期SO2暴露浓度分别为(10.00±5.10)μg/m3、(8.66±5.03)μg/m3,NO2暴露浓度分别为(38.23±15.98)μg/m3、(35.33±15.01)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孕晚期PM10暴露浓度分别为(54.26±28.00)μg/m3、(51.39±27.92)μg/m3,PM2.5暴露浓度分别为(32.96±19.20)μg/m3、(30.11±18.36)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产妇年龄分别为(29.2±5.4)岁、(27.6±6.0)岁,家族早产史所占比例分别为38.5%、26.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62.5%、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早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年龄(OR=1.009, 95%CI:1.002~1.018)、有家族早产史(OR=1.308,95%CI:1.019~1.714)、孕晚期PM2.5(OR=1.387,95%CI:1.112~1.579)、孕晚期PM10(OR=1.267,95%CI:1.108~1.531)、孕早期SO2(OR=1.118,95%CI:1.009~1.329)、孕早期NO2(OR=1.106,95%CI:1.009~1.273)对早产有影响。 结论 深圳市空气SO2、NO2、PM10、PM2.5污染、产妇年龄和家族早产史与早产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