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4 — 2018年浙江省丽水市副溶血弧菌(Vp)的流行情况、血清型别、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4 — 2018年丽水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的11 420例临床腹泻患者粪便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497份食品标本,进行Vp的分离培养,分析阳性菌株的分布特征。 同时对菌株开展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共分离到296株Vp,其中251株来源于腹泻患者粪便,45株来源于食品。 丽水市Vp流行集中于第三季度,患者集中于成年人,且在家庭用餐占多数。 患者来源菌株主要血清型为O3∶K6,毒力基因型为tdh+trh-tlh+,食品来源菌株主要血清型为O2,毒力基因型为tdh-trh-tlh+。 48株Vp可分为42个PFGE带型,带型相似值为 6.16% ~ 100.00%。结论第三季度为Vp的卫生监管重点,要加强对饮食习惯尤其是家庭用餐时对水产品正确处理方面的宣教。 丽水市目前流行的菌株基因相似度低,可能存在多克隆来源。重点监测血清型患者为O3∶K6,食品为O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丽水市莲都区鼠肝脾组织进行恙虫病东方体(Ot)检测,了解该区鼠恙虫病感染情况。 方法 收集丽水市鼠的肝脾标本,采用巢式PCR法检测56 kD蛋白基因,确定阳性标本。 结果 在丽水莲都区捕获鼠132只,在黑线姬鼠中检测到Ot阳性标本3份,在小家鼠中检测到Ot阳性标本1份,鼠Ot总阳性率为3.03%(4/132)。 结论 丽水市鼠中存在Ot自然感染,且宿主动物呈多样性,为深入进行恙虫病疫源地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浙西南地区野生啮齿动物(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种类与地理分布,为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鼠疫等疾病防制策略奠定基础。  方法   2018 — 2019年在浙西南地区6个鼠疫监测点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开展啮齿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调查采集和分类鉴定、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  结果   共捕获啮齿动物2科4属10种989只,捕获率5.15%,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发现398只动物体表携带寄生虫,总染虫率40.24%,总寄生指数6.05。 发现的体表寄生虫共8科18属30种2 409只,其中蚤3科5属6种211只,染蚤率6.47%,蚤指数3.30,优势种为特新蚤闽北亚种;蜱1科4属5种446只,染蜱率16.28%,蜱指数2.77,优势种为血红扇头蜱;革螨1科5属9种951只,染革螨率22.24%,革螨指数4.32,优势种为毒棘厉螨;恙螨1科2属3种341只,染恙螨率7.28%,恙螨指数4.74,优势种为地里纤恙螨;吸虱2科2属7种460只,染虱率9.30%,吸虱指数5.00,优势种为社鼠甲胁虱。  结论   浙西南地区野栖啮齿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宿主染虫率和寄生指数均较高,建议持续开展相关监测,加强除蚤类外的蜱、革螨和吸虱等体表寄生虫生态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狂犬病毒在疫区犬间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浙江省丽水市198份狂犬病新发疫区犬脑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特异性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检测狂犬病毒核酸,确定犬感染狂犬病毒状况。 结果犬脑组织DFA和RT-PCR平行检测阳性的标本13份,阳性率为6.57%(13/198),其中松阳县9份,占采集标本的69.23%(9/13),具有攻击人/犬史或者被犬攻击史的疑似狂犬病犬标本10份,占采集标本的76.92%(10/13)。 结论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平行进行犬狂犬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进行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市民暴露于犬后要及时到所在地狂犬病暴露门诊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正确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及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犬的管理,同时对犬进行全面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浙江省丽水市山区犬脑组织标本进行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了解犬狂犬病毒感染状况。方法收集丽水市山区狂犬病和疑似狂犬病犬以及外观健康犬脑组织标本134份,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确定阳性标本。结果134份犬脑组织标本印片DFA检测9份为阳性,占所检标本的 6.72%(9/134),其中外观异常并攻击人/犬导致人或犬间疫情的犬脑组织标本8份,均阳性;外观正常犬脑组织标本共126份,1份阳性,阳性率0.79%(1/126)。结论在丽水市首次用免疫学方法进行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检测,狂犬病病毒在丽水山区狂犬病疫区的犬间相互传播,犬狂犬病疫情存在扩散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登革热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登革热病毒感染。方法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登革热病毒,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登革热IgM抗体。结果患者发病第7d血清登革热IgM血清抗体A值为0.236和0.237(临界值0.250),高度疑似阳性,第13d血清IgM抗体阳性。患者发病第2d,通用型核酸检测显示血清登革热病毒核酸含量较多,经过治疗,于第7d病毒拷贝下降。发病第2d,核酸检测确定感染病毒为登革热Ⅲ型;发病第13d血清登革Ⅲ型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具有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日军鼠疫细菌战幸存者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和F1抗体检测分析,为浙江省丽水市历史上鼠疫暴发是日军细菌战所引发提供生物学证据. 方法 通过浙西南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抢救与保护中心寻访到丽水市36名鼠疫细菌战受害幸存者,采用回顾性个案调查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 结果 时隔70年,仍能从当年国民政府诊断为鼠疫患者的25%的幸存者中检测到高滴度F1抗体. 结论 日军细菌战制造了一个严重的细菌污染区,留下长期隐患,给丽水市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山区狂犬病新宿主动物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狂犬病疫区野生宿主动物种类及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浙江省丽水市和杭州市淳安县猫、鼬獾、黑线姬鼠、跳麂、野猪脑组织标本共160份,分别取大脑、中脑、小脑和海马回部位组织,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检测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抗原和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核酸,确定阳性标本.结果 脑组织抗原印片经特异性抗狂犬病病毒核蛋白(NV)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苹果绿荧光颗粒;狂犬病病毒NP特异性目的基因Nested-PCR得到与预期结果大小一致的扩增产物,两种方法 同时检出狂犬病病毒阳性的野生宿主动物脑组织标本5份,其中鼬獾脑组织阳性标本4份,阳性率为8.33%(4/48);黑线姬鼠脑组织阳性标本1份,阳性率为1.75%(1/57);猫、跳麂、野猪脑组织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 在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的山区检测出狂犬病病毒感染阳性的野生动物鼬獾和野鼠,从病原学角度说明鼬獾和野鼠可能是人间狂犬病的传染来源和狂犬病病毒的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野生动物鼬獾狂犬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浙江省分离的2株野生动物鼬獾狂犬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从分子水平进行遗传变异特征分析,了解狂犬病毒在浙江省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方法 RT-PCR测定鼬獾狂犬病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基因序列和编码蛋白相似性比较及种系发生分析.结果 测序获得2株鼬獾狂犬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信息:基因组全长11 923 nts,leader长58 nts,由5个编码区组成:NP(1353 nts)、PP(894 nts)、MP(609 nts)、GP(1575 nts)、LP(6386 nts),N-P-M-G间隔序列长2、5、5 nts;G-L基因间伪基因ψ长423 nts;trailer长70 nts.核酸BLAST及多序列比对显示,浙江省鼬獾狂犬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特征;鼬獾病毒株负链RNA基因组5个基因编码氨基酸的长度没有变异,编码区基因没有发生重组,编码蛋白仅表现较少的序列变化,多数只发生碱基的替代;中国病毒株之间特别是同种动物狂犬病毒之间各个基因区域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鼬獾狂犬病毒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在氨基酸水平明显高于核苷酸水平,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变异大多属于同义突变.结论 鼬獾狂犬病毒与研究中选择的代表性疫苗株或者街毒株的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相似,多序列相似性比较和N基因种系发生分析显示,鼬獾狂犬病毒均属于基因1型,具有中国地域性特点,2株野生动物鼬獾狂犬病毒极有可能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固有的街毒株.  相似文献   
10.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sis)是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尾感器亚纲圆线目管圆科管圆线虫属成员,它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原体。广州管圆线虫是我国陈心陶教授于1935年在广州发现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鼠类和软体动物。本病自1945年在台湾首次发现后,被广泛发现于东南亚和太平洋各岛屿。近年来,我国已经屡次发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爆发流行,均由生吃福寿螺引起。为了解丽水市城区广州管圆线虫分布状况,对城区常见的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