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出生体重对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对儿童在其婴儿至学龄前期体格发育的影响及其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改变。【方法】3~6岁儿童268名,孕周〉36周,性别不限。记录人体测量指标:出生体重及6个月、1岁、3~6岁时身高、体重。问卷调查其早期喂养特点包括完全母乳喂养时间、辅食添加起始月份、母亲育龄、家庭经济状况等内容。血液检查测定外周Hb值。按出生体重和性别分成四组,A组(男)和C组(女)出生体重2000~2999g;B组(男)和D组(女)出生体重3000~3999g。【结果】婴儿期B组和D组体重均分别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学龄前期B组和D组身高均分别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和D组儿童身长、体重均数值位于1995年中国城区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表P45~P85之间,A组和C组则位于P3~P30之间。出生体重较轻婴儿0~6个月中体重增速快于出生体重较重组(P〈0.05)。出生体重较高的女童(D组)Hb水平轻度降低(110〈Hb〈120g/L)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在早期喂养和家庭经济状况相当的情况下.出生体重影响婴儿至学龄前期体格增长。出生体重较轻者易发生长迟缓,追赶生长多发生在O~6个月中。出生体重较高者体格增长较理想,然而在学龄前期较易发生Hb轻度下降,考虑应作为铁营养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成人人体测量学指标与BMI及体脂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307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男性的身高(H)、体重(W)、体脂含量(BF%)、上臂围(AC)、小腿围(CC)、腰围(WC)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数据,计算不同年龄(AGE)段BMI、BF%与各项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系数;比较不同体脂和BMI分类各组之间的人体测量值,同时建立BMI和BF%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BMI与BF、TSF、AC、CC、W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57、0.8、0.68、0.85;BF%与TSF、AC、CC、W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6、0.34、0.72(P均<0.05)。各年龄段BMI和BF%与TSF、AC、CC和WC均有相关性。按体脂分类的正常组与超重组之间,或按BMI分类的正常与超重和肥胖组之间,W、TSF、AC、CC和W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方程为:BMI=-6.49+0.31AC+0.19CC+0.17WC;BF%=-12.62+0.82BMI-0.06AGE+0.21WC。[结论]男性成人体质指数和体脂含量与各项人体测量指标均有相关性,其中与腰围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指标评估儿童营养状况可以出现不同的结果。本研究探讨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在评估肥胖流行中何种指标较为客观。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上海市区静安、长宁、宝山和虹口 4区 8所小学 1~ 5年级小学生共 7614人 ,其中男生 3 862人 ,女生 3 75 2人。1.2 方法收集各校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区6~11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Z分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上海市区小学生营养不良流行现状。 【方法】 ①收集上海市 12个区 3 1所小学 2 5 981名学生 (男 13 2 2 0 ,女 12 761) 1999年 5月测得的身高、体重及出生年月资料。②采用标准差单位法即Z分法作营养状况评估 ,凡身高和体重测量值的Z分值在 < 2和≥ 3之间为中度 ,凡 < 3为重度。 【结果】 ① 6~ 11岁男女童HAZ分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0 .0 3± 1.16、0 .0 3± 1.15 ,WAZ分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0 .2 6± 1.2 3和 0 .2 1± 1.2 4,WHZ分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0 .2 2± 1.2 3和 0 .2 0± 1.2 8。②男女童中、重度生长迟缓分别共有 474例 (3 .8% )和 44 4例 (3 .5 % ) ,两者性别差异无明显性 (χ2 =0 .3 4,n’ =1,P =0 .5 6) ;男童中、重度体重低下率为 0 .2 % ,明显低于女童 0 .4% (χ2 =12 .73 ,n’=1,P =3 .6× 10 4) ;男女童中、重度消瘦分别有 61例 (0 .5 % )和 85例 (0 .7% ) ,有明显性别差异 (χ2 =4.48,n’ =1,P =0 .0 3 4)。③男女童中生长迟缓合并体重低下者分别有 15例和 3 3例 ;体重低下合并消瘦者分别有 2例和 13例 ;3种营养不良同时存在者分别有 2例和 6例。 【结论】 上海市区 6~ 11岁男女童按Z分法评估 ,显示急性慢性中、重度营养不良流行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有关LMS软件程序应用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构建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方法-LMS法软件的使用过程,以促进我国儿童体质指数及其它参数的百分位数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青少年儿童食品指南金碗图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目前学生的营养状况是“不足”与“过剩”并存 ,在大中城市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据调查 ,在某些大城市小学中 ,高年级男生肥胖流行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高年级女生消瘦流行也与发展中国家相似[1,2 ] 。这种状况如不能控制 ,将会严重影响我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本食品指南汲取了美国和中国食品指南的部分经验[3 ] ,采用碗形图案 ,通过图像及色彩传达了平衡膳食的四条基本组织原则 ,金碗图首次提出了个体化原则 ,尤其适合我国青少年儿童中出现的两极分化国情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指南图 ,这必将为达到“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4 ] 的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海市男女童体质指数消瘦最佳界值点及相应百分位。[方法]①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收集上海市12个区78 458例(男39 588例,女38 870例)2~18岁少年儿童身高、体重和年龄,其中2~11.5岁男23 233例,2~10岁女17 742例。②以上海市儿童身高别体重(WFH)作为参照标准,WFH<第10百分位定义为轻度消瘦,WFH的z分<-2(相当于<第2.28百分位)定义为中重度消瘦。分析2~11.5岁儿童在不同的BMI百分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根据受试者操作曲线(ROC曲线)来确定消瘦的最佳界值点百分位。[结果]①在轻度消瘦的分析中,BMI第10、第12.5和第15百分位的特异度男性分别为98.7%、96.8%和94.3%,女性分别为99.4%、97.8%和95.0%;灵敏度男性分别为89.2%、96.9%和99.0%,女性分别为85.3%、95.7%和98.9%。②在中重度消瘦的分析中,BMI第3、第4和第5百分位的特异度男性分别为99.3%、98.6%和97.7%,女性分别为99.5%、98.7%和97.9%;灵敏度男性分别为95.7%、99.6%和98.6%,女性分别为91.3%、98.4%和99.5%。③上海市2~18岁中重度消瘦率(BMIP4)为男性7.9%和女性7.5%。[结论]上海市儿童中重度和轻度消瘦最佳BMI界值点分别为第4及12.5百分位,其男性18岁时的界值点分别为16.9和18.2 kg/m2,女童分别为16.5和17.6 kg/m2。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本市一所完全中学的学生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测定资料进行综合营养评估,旨在揭示该校学生目前营养状况及其特点,并为改善其健康素质提出合理建议,也为全面提高中学生营养状况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区6~11岁儿童身高与体重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 建立上海市区 6~ 11岁儿童年龄别身高 (HFA)、年龄别体重 (WFA)及身高别体重 (WFH)标准。 [方法 ] ①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 ,收集上海市 12个市区 31所小学 2 5 981名学生 (男 132 2 0名 ,女 12 76 1名 ) 1999年5月测得的身高、体重及出生年月资料。②按百分位数法 ,分别计算男女各年龄段身高和体重及各身高段体重的P3 ~P97、P50 ± 1s、P50 ± 2s及P50 ± 3s共 19项原始值 ,并运用指数回归拟合曲线软件获得相应的校正值即标准值 ,再与WHO相应标准曲线作比较。  [结果 ] 上海市区 6~ 11岁男生HFA、WFA及WFH标准曲线与WHO相应标准曲线的走势基本平行 ,且平均值均明显高于WHO的相应曲线。上海市区 6~ 11岁女生的HFA、WFA和WFH标准曲线与WHO相应曲线走势基本一致 ,HFA、WFA平均值明显高于WHO相应标准值 ,而WFH平均值略低于WHO相应标准值。  [结论 ] 上海市区6~ 11岁男女儿童HFA、WFA及WFH标准已与WHO相应标准在数值上明显不同 ,更适用于上海市区该年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区小学生消瘦流行现状与特征-兼论偏轻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市小学消瘦流行的现状和特征,并提出偏轻概念.[方法]①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上海市12个市区31所小学25 981名学生(男13 220,女12 761)1999年5月测得的身高、体重及出生年月资料.②消瘦筛选方法采用上海市区6~11岁儿童身高别体重标准,占理想体重80%~89%、70%~79%和<70%分别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消瘦.[结果]上海市男女生平均消瘦发生率分别为20.7%和19.5%.男女生消瘦都有逐年上升趋势,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小学2 315例和2 141例轻度消瘦男女生进行分析,体重处于标准体重80%~85%和85%~90%之间者,男生分别为789例(34.1%)和1 526例(65.9%),女生分别为686例(32.0%)和1 455例(68.0%).我们建议将体重处于标准体重85%~89%之间者定义为偏轻,由此估算上海小学男女生偏轻发生率为11.6%和11.5%,男生轻度、中度和重度消瘦发生率分别为6.1%、2.8%和0.2%;女生为5.5%、2.3%和0.2%.[结论]偏轻率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对上海市小学消瘦流行现状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