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7例新生儿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分布状况、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按常规培养,应用WalkAway40型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血培养98株细菌中分离出葡萄球菌78株,其中MRCNS37株(47.44%,37/78),表皮葡萄球菌16株(43.24%,16/37),溶血葡萄球菌9株(24.32%,9/37)。MRCNS对12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CNS。结论 新生儿MRCNS败血症已属常见,临床治疗较困难,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蛋白在化疗患者真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化疗患者真菌感染诊治过程中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化疗患者4种急性时相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真菌感染后,4种急性时相蛋白明显升高,其升幅高于病毒感染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除外)而低于细菌感染组(P〈0.01),治疗有效者第3天已有下降,7天明显下降(P〈0.01)。至21天恢复至化疗未感染组水平(P〉0.05),死亡组仍维持高水平:与白细胞计数比较,急性时相蛋白对真菌感染的监测更为灵敏。结论:监测急性时相蛋白对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的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56例泌尿系结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尿外科尿石病人占住院及门诊病人的首位,该病治愈后易复发,极大的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探索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尿石成分和预防措施,对本院56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获得的尿石标本进行化学定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结石标本来源均为本院泌尿外科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排出的泌尿系结石。12试剂来源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化学教研室生产的试剂会1.3操作方法1)将获得的结石标本用重蒸馏水洗净残留的尿液及血污等,干燥后研成粉末备用。2)取结石粉末适量于白色磁板各凹形孔内及两支华氏试管中,按操作方法加入各种试剂,根…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感染中,绝大多数社区获得性感染(多为病毒性感染)通过合理的支持、对症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病情较重的儿童感染,尤其是住院的感染患者中,细菌性感染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该类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显得尤其重要。为此,现对本院近3年住院儿童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11年间血液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改进血液培养瓶前后11年间细菌检出率及污染情况。方法:采用传统的手工培养法。在血液增菌培养其中加入酚红溶液,用100ml的高温瓶替代三角烧瓶。结果:在8229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1373株细菌,检出率16.68%。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45.7%,以金葡萄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0.9%,以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及不动杆菌为主。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占主要地位。改进培养瓶后污染率从12.5%减少到0.9%。结论:手工法血液培养基加入少量酚红溶液后,细菌生长分解糖类后产酸或产碱导致培养液颜色改变,极易观察细菌生长。改进培养瓶后污染机率显著下降,培养阳性率与文献报道接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为了解创面分泌物标本的质量问题。方法 按质量控制标准,对485份标本先涂片镜检作初筛,再作培养鉴定。结果 485份标本中合格率为59.2%,287份合格标本中,培养阳性率为70.4%,共检出细菌203株,霉菌24株,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为78.4%。结论 应重视创面分泌物的质量控制,结合临床分析细菌检查结果,以增加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验证双青黄芩口服液的抑菌作用 ,探索该药的抑菌谱。方法 采用稀释法进行双青黄芩口服液药敏试验 ,并与抗生素药敏试验相对照。结果 G+球菌对双青黄芩口服液敏感率为 83 .0 5 % ,G-杆菌敏感率为 73 .63 %。结论 双青黄芩口服液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 ,是良好的广谱抗菌中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创面分泌物标本的质量问题.方法按质量控制标准,对485份标本先涂片镜检作初筛,再作培养鉴定.结果485份标本中合格率为59.2%,287份合格标本中,培养阳性率为70.4%,共检出细菌203株,霉菌24株,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为78.4%.结论应重视创面分泌物的质量控制,结合临床分析细菌检查结果,以增加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8株来自痰液、血液、脓液及关节液标本培养分离纯菌后,采用美国Micro Scan WalkAway-40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测试仪,NC21测试板测试。结果:28株分离菌对氨曲南、头孢三嗪、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分部耐药。对复方新诺明15株敏感。结论: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4株来自痰液,21株来自7岁以下小儿和50岁以上患者,7株来自缺氧性脑病成年人,说明该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易感人群,重症患者感染,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