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湖里区妇幼保健院自 2 0 0 0年成立以来 ,在区委、区政府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强化儿童健康管理作为妇幼保健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抓紧抓实 ,主动对全区所有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干预 ,组织了一次比较系统科学的儿童健康状况的检测 ,收到较为满意的社会效益 ,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1 走出院门 ,把儿童体检做到家由于我区具有外来人口多 ,托幼机构遍布大街小巷和郊外农村等特点 ,同时又考虑到多数儿童监护人为双职工 ,无暇顾及带领孩子到指定的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健康体检等实际困难 ,我院从为人民办实事着想 ,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T(NKT)细胞数量变化,并与自然杀伤(NK)细胞比较,探讨血中这两种细胞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11例肿瘤患者血中这两种细胞含量,分为肠癌、膀胱癌和肝癌等9组,并与27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化疗后肿瘤患者的血中NKT细胞含量较对照组高;NK细胞含量化疗后较化疗前低,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这两种细胞存在差异.乳腺癌患者的NKT水平和肠癌患者NK细胞水平较高.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NKT与NK细胞水平,在疗效监测上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生率与HPV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15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并对其肿瘤组织或分泌物进行HPV检测。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例数与同期宫颈癌总数之比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HPV感染有相关性。故应加强对HPV感染高危人群的监测、随访,做好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川芎和白芍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川芎和白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GC-MS分析,测定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百分量。结果鉴定成分60个,其中,藁本内酯在川芎及川芎和白芍挥发油中相对含量为42.71%和56.68%。结论藁本内酯为川芎和白芍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及其特性.结果 1208例梅毒患者中有梅毒血清固定的411例,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为34.02%,其中205例经脑脊液检查,确诊为神经梅毒115例,占56.10%;神经梅毒的临床类型以麻痹性痴呆、脑膜血管梅毒和无症状神经梅毒为主,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明胶凝集试验、白细胞以及白蛋白异常率均显著高于非神经梅毒.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密切相关,应进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药对川芎-白芍挥发油指纹图谱的化学特征。方法: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法,建立川芎、白芍及药对川芎-白芍挥发油的红外光谱,采用峰位、峰形及峰强进行评价,并与单味药川芎、白芍进行比较。结果:药对川芎-白芍、单味药川芎及白芍的红外光谱相似,但配伍后挥发油中某类化学成分的吸收度减小。结论:该方法能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谱,直观地揭示川芎-白芍配伍后的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1 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钾的原理 四本硼酸钾重量法是目前土壤、肥料中钾养分测试应用最广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四苯硼酸钠与待测夜中的钾离子反应,生成本苯硼酸钾白色微细沉淀(沉淀剂用量大于理论值1.5~2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