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TEN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胃癌标本中正常、癌旁、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分析PTEN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中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失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性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将1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门诊挂号单号码单双数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56例)和积极性液体复苏组(积极组,64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组术前血乳酸、剩余碱、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记录术前输液量和死亡情况.结果 限制组术前输液量明显少于积极组[(1 050±212) ml比(2 120± 18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限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积极组[12.50%(7/56)比28.12%(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术前血乳酸、剩余碱、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积极组[(3.31±0.29) mmol/L比(5.78±0.15) mmol/L、(5.42±1.13) mmol/L比(9.86±1.21) mmol/L、(11.7±1.9)s比(18.1±1.7)s],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积极组[(96±18) g/L比(83±20)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轻代谢性酸中毒,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优于积极性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3.
王贵强  袁灵  卫茂华  杨盛泉 《海南医学》2014,(18):2690-269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术后谵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术后发生谵妄的48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23例)和丙泊酚组(25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治疗,根据重症谵妄筛查表(ICDSC)评估治疗效果,并结合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调整镇静药剂量,使镇静深度评分控制在2~4分,同时比较两组在ICU住院天数及副作用的差异。结果 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治疗后,患者的谵妄症状均缓解,两组的ICDSC评分分别为(1.6±1.0)分和(1.9±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丙泊酚组的ICU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3±1.0)d和(3.1±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方面,右美托咪定组的低血压发生率为30.4%,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的60.0%(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7.4%,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的44.0%(P〈0.05);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治疗老年术后谵妄均有效,但在减少副作用方面,右美托咪定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治疗谵妄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测压法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改良膀胱测压法与传统膀胱测压两种不同的方法监测20例患者的膀胱压,比较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改良膀胱测压法操作方便,操作者满意度高,测定的结果与传统膀胱测压法比较,秩和检验统计量Z=-0.854,概率为P=0.393,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膀胱测压法是一种容易开展,值得临床推广的监测腹内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注射液联合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4+/CD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胸腺肽α1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2(IL-2)、IL-13]水平、免疫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0. 24%)高于对照组(73. 17%)(P 0. 05);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5. 39±2. 26) d及住院时间(15. 51±3. 32) d短于对照组(P 0. 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IL-2水平(73. 39±15. 08) pg/ml高于对照组,PCT(0. 62±0. 19) ng/L、IL-13(91. 01±8. 28) 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APACHEⅡ评分(8. 37±3. 65)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联合应用胸腺肽α1注射液及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可改善老年患者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近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陈夏四君子汤对重症患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需肠内营养的80例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中药组、西药组各35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协助患者下肢活动、勤翻身,不采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物,让患者肠道功能自行恢复;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中药组管喂陈夏四君子汤;西药组管喂多酶片及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h:41.02±752,44.02±6.23)、肛门排气时间(h:49.90±6.95、51.32±5.12)、排便时间(h:58.22±6.71、60.91±3.72)均较对照组(54.62±5.51、64.68±9.47、78.20±7.11)明显提前(均P<0.01),住院时间(d:5.1±1.7、5.0±1.5)较对照组(8.9±1.4)明显缩短(均P<0.01);而中药组与西药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陈夏四君子汤能够促进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张元铭  杨盛泉  艾莉莉 《安徽医药》2019,40(3):241-243,247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量表评估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应用GMs量表分别对其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进行评估,随访至12个月龄,以神经生物学结局(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判定)为标准,评估对比GMs量表、52项神经运动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扭动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81.11%、阳性预测值48.48%和阴性预测值92.40%;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59.09%、特异性94.44%、阳性预测值72.22%和阴性预测值90.43%;52项神经运动检查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68.69%、阳性预测值30.00%和阴性预测值86.11%;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检测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大于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s量表可准确预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TEN、P-g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PTEN参与胃癌多药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胃癌标本中正常、癌旁、癌组织中PTEN及P-gp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P-g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P-gp表达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 PTEN的失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同时可能使P-gp的表达上调而参与胃癌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用于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的效果。方法对95例拟行胸膜腔滑石粉粘连固定术的病人在术前采用深静脉导管引流出胸腔积液,评价其效果。结果 9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除3引流后肺不能复张,其余92例在积液引流后顺利行了胸腔镜手术。结论深静脉导管可用于胸腔镜手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术前肺复张评估和引流积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十二指肠瘘引流中的疗效。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例发生十二指肠瘘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放于肠管瘘口部位,持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在0.012~0.060kPa,5~7d更换1次引流材料,直至瘘口自行闭合。结果 1例患者35d愈合,另外1例65d愈合。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能充分引流十二指肠瘘出液,使病灶局限,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窦道形成,最后自行闭合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