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植入性胎盘是产科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产妇的生命。本文对我院近10年间发生的12例植入性胎盘,进行临床分析。结合复习文献,提出其预防并对发生植入性胎盘后的处理,保留子宫问题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娩前静脉血铬(chromium, Cr)水平与孕妇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从中随机选取442例PE病例[19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onset PE, EOPE)和247例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E, LOPE)]和1 745例正常妊娠孕妇。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等,以及检测其全血中的重金属Cr浓度。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Cr暴露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PE组孕妇全血Cr暴露水平为[9.54(3.40, 39.26)]μg/L,其中EOPE组为[9.75(3.56, 55.38)] μg/L,LOPE组为[9.36(3.21, 39.24)] μg/L,均高于与正常妊娠孕妇的[7.02(0.10, 30.05)] μg/L(均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混杂因素后,Cr暴露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均有关,且对EOPE影响更大。  结论  妊娠Cr暴露与PE的发生风险有关,并与EOPE的发病风险关联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为GDM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34例被诊断为GDM,按年龄、妊娠时间及居住地1∶1匹配相应健康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DNA基因分型,剔除基因分型缺失率>10%者,最终323例病例和320例对照纳入研究。在共显性、显性、隐性和等位基因遗传模型下,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VDR基因位点多态性和GDM之间的关系,并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单倍型与GDM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基因水平上,VDR基因与GDM发病风险有关(P<0.05)。在调整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后,rs7967152位点在共显性(AC vs. AA,OR=1.58,95%CI:1.13~2.21)、显性(AC+CC vs. AA,OR=1.58,95%CI:1.15~2.18)和等位基因(C vs. A,OR=1.41,95%CI:1.10~1.82)遗传模型下与GDM风险升高有关;rs2238140位点在共显性(AA vs. GG,OR=2.24,95%CI:1.19~4.20)、显性(GA+AA vs. GG,OR=1.48,95%CI:1.07~2.03)和等位基因(A vs. G,OR=1.43,95%CI:1.11~1.83)遗传模型下与GDM风险升高有关。在共显性和显性遗传模型下,孕妇携带rs2853564位点AG基因型、AG+GG基因型(OR=1.46,95%CI:1.04~2.05;OR=1.45,95%CI:1.05~2.00)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GDM的危险因素;孕妇携带rs2853566位点AG基因型、AG+GG基因型(OR=1.43,95%CI:1.03~2.00;OR=1.41,95%CI:1.02~1.94)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GDM的危险因素。在VDR基因内由rs1544410、rs7967152组成的单倍型区块,其GC单倍型与是GDM的危险因素(OR=1.50,95%CI:1.15~1.97)。结论 VDR基因rs7967152、rs2238140、rs2853564、rs2853566位点多态性和区块(rs1544410、rs7967152)GC单倍型与GDM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关系,为预防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 75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分娩情况等资料,测量其孕前身高、体重和分娩前体重,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并分组,收集新生儿出生结局,了解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SGA的影响.结果 SGA发生率为9.26%(440/4 754).孕前体重较低组、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SGA发生率为9.85%、8.54%和9.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前BMI过高和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0.714,95%CI:0.535~0.953);不同孕期增重组SGA发生率分别为孕期增重低于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建议范围下限组12.20%、增重在建议范围组9.23%、增重超过建议范围上限组8.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1.999,95%CI:1.487~2.685),无论是孕前BMI较低、适宜还是超重/肥胖,分别以增重适宜作为参照,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均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2.558(95%CI:1.313~4.981)、1.804(95%CI:1.258~2.587)、3.108(95%CI:1.237~7.811).孕前高BMI和孕期增重不足间未发现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孕前BMI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孕期增重不足增加SGA的发生风险,无论孕前BMI较低、正常还是超重/肥胖的孕妇增重均应避免低于IOM推荐的增重范围下限,以减少S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婷婷  杨海澜  韩方 《中国医药》2014,(7):1048-105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的变化,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6 402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结果2006—2008年剖宫产率从71.7%(703/980)下降到61.1%(860/1407),2009年剖宫产率略上升为63.6%(963/1514),2010—2012年剖宫产率从58.3%(1047/1797)下降到45.9%(999/2176)。2006、2007、2009、2010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情况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2008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难产,2011、2012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瘢痕子宫。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疾病构成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结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成为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及保健意识可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在自发性胎膜早破孕妇的胎膜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胎膜早破确诊病例30例,同期收集正常妊娠择期剖宫产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MMP-2及TIMP-2在胎膜中的表达。结果1.所选两组标本感染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857,P=0.091);2.PROM组胎膜组织结构明显疏松,羊膜与绒毛膜之间的区域普遍较对照组增宽;3.早破组与正常组在HE染色后着色深浅有异,早破组略显淡;4.MMP-2在胎膜早破产妇胎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妊娠剖宫产组阳性率分别为100%,46.67%差异有显著性(U=5.849,P=0.000);5.TIMP-2在胎膜早破产妇胎膜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剖宫产组,差异无显著性(U=1.690,P=0.091)。结论胎膜早破的发生可能与MMP-2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产科大出血是产科急症,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在产科领域的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nerial embolization,TAE)为抢救产科大出血提供了一条有效且安全的新途径。近年来,我院采用介入治疗TAE技术治疗产科大出血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20例停经49天以内的早期妊娠妇女,服用国产米非司酮25mg,每日2次,连服3天,于第4天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完全流产率为91.67%,不全流产率为5.00%,失败率为3.33%。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常发生于产科严重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情况下,是为挽救患者生命采取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院1982~1992年间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30例做原因分析,结果:子宫切除指征中,依次为胎盘因素(40%)、子宫收缩乏力(26.7%)、妇科肿瘤(23.33%)、子宫破裂(10%)。为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IFN-γ、IL-4水平,来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疾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正常孕妇1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及计算IFN-γ/IL-4的比值。结果①血清中IFN-γ: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中IL-4: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中IFN-γ/IL-4: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和IL-4的表达失衡和紊乱可能是子痫前期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Th1/Th2的失衡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