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探讨大学生新生不同膳食模式与血压高值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6所高校的1 752名大学新生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体格检查和膳食调查,同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研究人群的饮食模式.结果 共发现3种主要饮食模式,分别是动物性食物型、西方快餐型和中国传统型.“西方快餐型”和“动物性食物型”模式中Q3组(高摄人该类膳食模式)体质量指数(BMI)高于Q1组(低摄入该类膳食模式),而“中国传统型”模式中Q3组BMI低于Q1组(F值分别为13.570,9.858,6.125,P值均<0.01);“动物性食物型”模式中Q3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值高于Q1组,而“中国传统型”模式Q3组中的SBP和DBP值低于Q1组(FSBP值分别为4.295,3.832,FDBP值分别为3.604,3.148,P值均<0.05).趋势x2检验分析发现,不同程度摄入的“动物型性食物”膳食模式学生血压高值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7,P<0.01).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同归模分析表明,“动物性食物型”模式仍可以增加高血压的危险性(OR=1.34,95%CI=1.02~ 1.74,P<0.05).结论 “动物性食物型”饮食模式对杭州市大学新生血压高值和高血压有明显的影响,应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FODMAP饮食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影响,为该病的饮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低FODMAP饮食+美沙拉嗪口服)和对照组(普通饮食+美沙拉嗪口服)。两组患者均临床治疗6周,随访6周,每周观察UC患者症状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干预期间,实验组患者排便次数、Mayo评分、炎性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FODMAP饮食联合美沙拉嗪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3/IL-17轴的调控作用,以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处理分成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穿心莲内酯(10μg/mlAG)组、中浓度穿心莲内酯(20μg/mlAG)组、高浓度穿心莲内酯(30μg/mlAG)组。基于IL-23/IL-17轴,ELISA法检测IL-23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γt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检测Th17(CD4+IL-17+)细胞亚群占CD4+T细胞比例及ELISA法检测下游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A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穿心莲内酯均能降低UC患者IL-23水平(P=0.000),降低Th17细胞亚群的比例(P=0.000)、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γt表达水平(P=0.000)及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A水平(P=0.000),并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穿心莲内酯通过下调IL-23/IL-17轴,即下调IL-23水平,抑制Th17细胞分化,从而减少下游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起到抑制UC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了解城乡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及其与血压、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开展高校膳食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合肥市4所高校的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测量和膳食调查3个部分.结果 城市与乡村大学新生在4种膳食模式中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整混杂因素前后,男生的“中国传统”型膳食模式降低了超重/肥胖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大学新生的“西方食物”型膳食模式增加了超重/肥胖的危险,而动物性食物型降低了超重/肥胖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膳食模式对城乡大学新生的超重/肥胖有明显影响.应指导学生选择健康、合理的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5.
成人斯蒂尔病(AOSD)又称“变应性败血症”,中医将其归于“热疹痹”“历节病”等范畴。黄传兵主任医师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AOSD,每每见效。该文梳理黄传兵主任医师对AOSD病因病机、卫气营血理论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归纳AOSD的病程特点及各阶段的辨治依据,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治疗思路,依据患者病情变化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自汪机以降,新安地区形成了一派喜用甘温之味,在治疗上以"温补培元"见长的医家群体。徐春甫作为汪机的再传弟子,承其固本培元思想;私淑李东垣,推崇其健脾保元的脾胃观;以温补"脾胃元气"为大法,将养生思想贯穿于疾病的预防、传变、复发各个方面,衍生为"未病培元""已病保元""愈后复元"3个层面,对于临床的养生保健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骨颗粒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来氟米特作为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重骨颗粒,2次/d,餐后1h用温水冲服10 g,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和患者数据指标常规评估值3(RAPID3)变化,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血清钙(Ca2+)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的水平。结果:中医临床有效率观察组(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其中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和晨僵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腰膝酸软和眩晕耳鸣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观察组ESR、CRP、RF、GPI、DAS28评分和RAPID3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Ca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ESR、CRP、GPI、DAS28评分、RAPID3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F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Ca2+...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新生膳食模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NAFLD的饮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地区所属6所高校的1 752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和最近1年的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调查主要的膳食模式.结果 “动物食物型”和“西方快餐型”模式中Q3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Q1组,而“传统中国型”模式中Q3组BMI低于Q1组;“西方快餐型”模式中Q3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高于Q1组,“传统中国型”模式中Q3组ALT和AST低于Q1组(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西方快餐型”模式与NAFLD的风险呈正相关(OR=1.26,95%CI=1.09~ 1.72,P<0.05),“传统中国型”模式与NAFLD的风险呈负相关(OR=0.51,95%CI=0.38~0.74,P<0.05).结论 膳食模式与大学新生的NAFLD关系密切,坚持中国传统饮食,减少红肉及油炸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NAFLD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卫光  章小艳  安琳琳  童晓清  斯彩娟  郑培奋  周锋  束龙 《浙江医学》2021,43(21):2322-2326,2331
目的探讨低FODMAP饮食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活动性轻中度UC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予低FODMAP饮食,对照组患者予普通饮食,为期6周。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相关炎症因子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IL-23、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实验组患者IL-17、IL-23、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Hb、ALT、AST、GF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outherlandDAI评分、肠黏膜镜像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上升(均P<0.05),且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FODMAP饮食联合美沙拉嗪可以显著降低轻中度UC患者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肠道炎症,缓解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骨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疾病活动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84例A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重骨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巴氏AS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AI)、AS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抑炎因子[白介素10(IL-10)]、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水平。结果 两组均无脱落病例,治疗后观察组ASAS20达标率8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29%(χ2=3.941,P<0.05);ASAS50达标率为71.43%,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