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椎动脉变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CTA诊断为椎动脉变异患者的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分析椎动脉起源、走行变异及椎动脉内径变化特点.结果:117例椎动脉变异中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0.9%),17例椎动脉走行异常(14.5%),6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53%),6例椎动脉部分缺如(5.1%),2例椎动脉窗式变异(1.7%),5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4.3%),24例同时发生两种或3种变异类型(20.5%).结论:CTA可以清楚显示各类型椎动脉变异,对椎动脉变异的相关疾病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胃癌高发区甘肃省武威市儿童和青少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武威市938名3~18岁儿童和青少年以及96户家庭进行Hp粪便抗原检测;采用Hp蛋白质印迹法对经Hp粪便抗原枪测阳性的80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Hp毒力蛋白分析.结果 武威市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率为72.3%(678/938),Hp感染率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可能与居住地区、父母职业、饮水来源、是否上过幼儿园、是否生吃蔬菜、是否刷牙及断奶时间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饮水来源、上过幼儿园、生吃蔬菜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Hp阳性标引者家庭其他成员Hp感染率82.3%(121/147)显著高于Hp阴性标引者家庭其他成员的Hp感染率47.4%(18/38)(X~2=19.736 P<0.05).Ⅰ型Hp感染率为71.3%(57/80),Ⅱ型Hp感染率为28.7%(23/80).结论 武威市儿童和青少年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Hp感染存在家庭聚集现象,武威市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以Ⅰ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李高忠 《微创医学》2004,23(5):567-569
目的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SBM)MRI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1例SBM的MRI表现.结果本组SBM幕上37例(72.5%),其中右侧大脑半球17例(45.9%),左侧大脑半球20例(54.1%).瘤体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37例(72.5%),双侧大脑半球分布无明显差异.SBM在T1WI像上主要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呈明显环状及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40例(78.4%),环壁厚薄不均,界限清楚,形态多不规则;结节状强化11例(21.6%),多数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幕上病灶Ⅱ、Ⅲ度瘤周水肿34例(66.7%),瘤体与水肿比例不对称呈小瘤体、大水肿的表现.结论 SBM患者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比增强MRI对诊断SB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生血管形成是实体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个主要的肿瘤血管生长调节因子[1],我们观察VEGF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状况,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及微淋巴管密度(MLD),分析它们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探讨VEGF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霉菌性鼻窦炎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非霉菌性和霉菌性的区分对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有鉴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旨在提高此病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李高忠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42-1044
目的:探讨肝包膜下脓肿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方法:搜集5例经临床及穿刺证实的肝包膜下脓肿的CT资料,均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共5个,4个位于肝右叶,1个位于肝左叶,2例有阑尾周围脓肿,1例合并同侧少量胸腔积液。平扫表现为肝包膜下新月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2个病灶内有点状气体影;增强后动脉期脓肿无强化,肝包膜增厚呈线状强化,灶周肝实质呈一过性肝段性强化,门静脉期脓肿呈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楚,一过性肝段性强化消失。结论:肝包膜下脓肿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经肝动脉肝癌栓塞治疗(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1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前先行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评价其对指导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71例患者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起源、分支及走向。3例腹腔动脉三级分支以前单处弯曲角度小于75°及10例2处或2处以上弯曲小于90°的,普通4F导管难以插至靶动脉,均要采用微导管方可进行。57例血管弯曲大于上述角度患者均能用普通4F导管顺利插至靶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论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对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期MDCT扫描在小肾细胞癌(<4 cm)不同病理亚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细胞癌根治或部分肾切除后病理确诊的52例小肾细胞癌患者,其中透明细胞型25例,嫌色细胞型17例,乳头型10例.所有患者均行三期MDCT扫描,即平扫、皮髓质和肾实质阶段.测量小肾细胞癌的平扫CT值、增强CT值,强化程度(增强CT值-平扫CT值)和增强的异质性(CT值的标准差),并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的CT值,增强的异质性差异.结果:增强CT值、强化值以及增强的异质性,透明细胞型RCC最高,其次是嫌色和乳头型RCC.3个病理亚型在皮髓质期和实质期扫描的CT值和增强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理亚型的CT值和增强程度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病理亚型在皮髓质期和实质期扫描的增强的异质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理亚型增强的异质性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三期MDCT的增强CT值和增强的异质性的测量有助于不同病理亚型的小RCC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