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目的 了解辽宁省市售鲜活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状况,发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防治异尖线虫感染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采集鲜活海鱼,参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对鱼体感染的异尖线虫进行检测。 结果 共检测鲜活海鱼983份,其中检出异尖线虫感染样品197份,总检出率为20.04%,总体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第二季度检出率最高(24.93%, χ2=28.256,P<0.05);不同采样环节中,以流通及收购环节的检出率最高(20.99%,χ2=8.342,P<0.05);不同鱼种中,以在鲅鱼中检出率最高(45.83%,11/24),辽宁本地产的带鱼和小黄花鱼的异尖线虫检出率低于其他省份。 结论 辽宁省市售鲜活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状况随季节、采样环节、鱼种类、样品产地等不同而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布规律,相对于其他省份总体风险较低,但存在部分样品信息不全而影响风险分析,部分种类、环节样品过少而缺乏代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成年居民吸烟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省不同人群吸烟现状,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辽宁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三类农村四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结果共调查8119人,城市4739人,占58.4%,农村3380人,占41.6%;男性3605人,占44.4%,女性4514人,占55.6%。20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分别为30.0%,29.6%,28.7%,13.6%。男性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均高于女性,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率从20岁~组逐渐上升,50岁~组以后略降。农村吸烟率高于城市,城市女性吸烟率高于农村女性,城市男性吸烟率低于农村男性,经x^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的人群吸烟率比较,经x^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者中,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男性为20.0岁,女性为27.0岁,男性早于女性。吸烟量(中位数)男性为17支/d,女性为10支/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人群为14支/d,农村人群为17支/d,农村高于城市。吸过滤嘴香烟者最多,占74.6%。女性吸过滤嘴香烟者(69.7%)低于男性(75.2%),吸无过滤嘴香烟、手卷烟、烟斗、雪茄者均高于男性。农村人群吸无过滤嘴香烟、过滤嘴香烟者低于城市,吸手卷烟、烟斗、雪茄者高于城市。城市人群复吸率高于农村,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1.86,P〈0.01);男性复吸率低于女性,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1.53,P〈0.01)。结论应加强对目标人群和青少年关于吸烟有害的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戒烟对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经检测,包装注射器的塑料与包装卫生棉的纸均能为细菌穿透。材料受振动处理后细菌穿透率增大。塑料袋包装的注射器与输液器,贮存中维持无菌的时间分别仅6个月与3个月,受振动处理后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七地区居民饮酒现状及与慢性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省部分人群饮酒现状及其与慢性病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7个地区≥15岁居民采用面对面调查获得一般情况及饮酒行为资料,通过体检测得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结果调查对象饮酒率为22.4/(标化率为20.7/);男、女性饮酒率分别为46.3/,3.1/(标化率分别为44.3/,2.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2217.89,P<0.01);城市、农村饮酒率分别为22.5/,22.3/,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42.4/的饮酒者每天饮酒,45.9/的人饮白酒;居民开始饮酒平均年龄为(25.1±8.1)岁,戒酒平均年龄为(44.3±16.0)岁;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烟状况是饮酒的影响因素F饮酒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患病率高于不饮酒者,肥胖、向心性肥胖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低于不饮酒者。结论辽宁地区应普及饮酒危害的相关知识,以降低由饮酒引发的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社区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89、1991、1993、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6次追踪资料,选取辽宁地区18~45岁的健康成年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 1989-2006年辽宁省18~45岁成年居民BMI均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89年BMI均值为(22.1±9.4)kg/m2,而2006年上升到(24.0±5.2)kg/m2.其中男性BMI均值从(22.1±2.1)kg/m2上升到(24.6±5.1)kg/m2,女性BMI均值从(22.1±2.6)kg/m2上升到(23.9±4.3)kg/m2,男性增长幅度大于女性.3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到2006年BMI均值已超过24.0 kg/m2;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BMI均值1989年分别为(21.8±2.4)kg/m2、(21.8±2.6)kg/m2、(22.1±2.7)kg/m2和(21.1±2.2)kg/m2,到2006年分别增长为(24.0±4.2)kg/m2、(23.9±4.0)kg/m2、(24.2±4.2)kg/m2和(22.6±3.5)kg/m2.城市、郊区和县城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农村居民BMI均值增长较慢.随着BMI水平的提高,成年居民低体重率逐年降低,而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89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低体重率为6.9%,超重肥胖率为10.3%,到2006年该人群低体重率为4.5%,超重肥胖率为31.9%,17 a间居民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1.6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为209.7%,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9%.结论 辽宁省成年居民BMI逐年增长,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小学生午餐状况,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行动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 2011年“辽宁省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共调查3~6年级小学生16169人。调查使用自填问卷,收集了人口统计学、 午餐行为及其它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结果城乡小学生午餐就餐地点差异显著(χ2=3207.5,P<0.01),城市学生在“小饭桌”就餐(即家庭托餐)的比例最高(40.6%),而农村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的比例最高(镇中心小学:60.5%;农村小学:78.8%)。城市学生午餐食物种类大于等于3种的比例为57.3%,显著高于农村学生(镇中心小学:37.7%;农村小学:35.6%)(P<0.05)。然而在午餐食物种类丰富的学生中,农村学生下午第4节课之前出现饥饿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28.9%和17.7%,χ2=183.3,P<0.01)。结论辽宁省城乡小学生午餐就餐情况差异较大,城市学生供餐模式需合理引导,农村学生午餐质量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7.
分析辽宁省城乡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1年“辽宁省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共调查三~六年级小学生16 169名.调查使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指标、早餐行为及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上学日,11.8%的城市学生和24.4%的农村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城市学生早餐质量好的比例为49.5%,农村学生为36.3%,城市高于农村(x2=224.6,P<0.01).城市学生中,早餐质量好的学生在第4节课之前有饥饿感的比例(27.1%)低于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29.8%);农村学生分别为38.4%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7,-3.3,P值均<0.01).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及上学路程时间等影响因素后,与每日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多样相比,经常不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单调的学生肥胖的风险更高(OR=1.44,95% CI=1.14~1.98).结论 辽宁地区小学生吃早餐的频率较低,且50%以上学生早餐质量不好,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配戴隐形眼镜者不断增多,但造成结膜和角膜感染者也比较普遍。据国外报道,隐形眼镜配戴不当和消毒液杀菌力弱是造成上述感染的重要原因。为了验证国产市售隐形眼镜消毒液的杀菌效果,我们对国产的4家消毒液进行了抽样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春早期男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研究青春早期儿童肥胖预防对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辽宁省某市城市和乡村中学各1所,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读初一、初二全体男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测量和青春发育评价筛选出青春早期超重肥胖男生92人和体重正常的92名男生,共184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父母情况、家庭情况和身体活动情况等信息。结果 超重/肥胖男生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母亲和父亲文化程度、居住周围是否有工厂、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视屏时间和静坐时间的报告率与体重正常男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男生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摄入量显著高于正常男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OR=3.919,95%CI:1.140~12.474)、居住地周围有工厂(OR=7.150,95%CI:2.607~19.609)和静坐时间超过2 h/d(OR=172.681,95%CI:10.937~2717.358)是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OR=0.156,95%CI:0.042~0.579...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城乡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绥晶  李欣  李辉  刘钟梅  金心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308-1309
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卫生事业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近10年来,随着我省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状况显著改善,膳食模式和健康状况也随之变化。为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营养状况,2002年随着国家第4次营养调查的开展,我省进行了全省范围内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